标签:
文化旅游历史杂谈 |
分类: 游走千山万水 |
来到水乡乌镇,若问起什么最令人心动,答案一定是水,水乡嘛。静静的河水如一条丝带穿镇而过,蓝天白云下,摇曳柳丝中,呈现出淡绿、草绿、蓝绿、墨绿等不同的色彩,自然清新,生机勃勃。然而,中国之大,水乡之多,这色彩并不止乌镇独有。独属于乌镇的是一抹靛蓝,来自蓝印花布的那抹靛蓝。
蓝印花布,俗称“石灰烤花布”、“烤花蓝布”,是指从植物蓝草中提取染料即靛蓝,把镂空花版铺在白布上,将防染浆刮入花纹空隙,干后放入染缸,再干刮去浆粉即现出蓝白花纹 ,故称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关于其起源,还有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传说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一心想为妻子单调的头巾增添点花样。于是,他采回一种蓝草,利用石灰,染成了蓝白相间的色彩,而且蓝色不掉,白色不染,这就是最早的蓝印花布。后来,人们纷纷效仿,一座座染坊就此应运而生。
千年时光匆匆而逝,作为蓝印花布原产地的乌镇,鼎盛时期,一整条里弄都是染坊,因此又被称作染坊弄。其中,始创于宋元年间的宏源泰染坊是历史最悠久的染坊,清末由南栅迁至东栅,留存至今。
自认为对于蓝花布并不陌生,但那天走进宏源泰染坊,第一次看到如此规模的蓝印花布时,还是被强烈地震撼到了。
宽敞的院落中,高高的竹竿上垂挂着长长的花布。这些花布清一色的蓝底白花,但蓝有深浅不一,花又有种类、大小不同。因此,明明只有蓝白两色,却如拥有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一般缤纷明艳,一丝一毫都不会显得单调乏味。湛蓝的天空下,一条条花布就那样随风舞动,如风帆护佑着航船驶向幸福的彼岸。
对于花布,女人们骨子里就有一种痴迷的情结,难得见到数量种类如此众多的花布,自然是咔嚓嚓地拍个没完。近拍、远拍、横拍、竖拍、包头、披肩、裹身,怎么拍都是大片,怎么拍都很过瘾,怎么拍也都意犹未尽。
天然的棉布是画板,简单的蓝白两色画笔所描绘出的一幅幅淳朴自然、清新雅致又赋予变幻的图画是如此地打动人心,使得古朴的蓝印花布千百年来一直备受追捧,而且历久弥新。
曾经,蓝印花布是葛洪妻子的头巾、围裙;是唐代大户人家女人的衣裙、屏风、帐幔;是明清时老妇人们的被面、包袱、门帘;是婴孩们的肚兜、围嘴、虎头鞋;是妈妈为出家女儿准备的饭单,证明着自家女儿出得厅堂,下得厨房;“龙凤呈祥”的蓝印花布被面,更是必不可少的嫁妆,是放在箱子底部的“压箱布”。
一青二白、蓝白两色,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瑞兽禽鸟、植物花卉构成了蓝印花布变幻多姿的图案,每一种都好看,每一块都令人倾心。一次,在博友的文章中,看到了铺在书桌上的蓝印花布,仅一眼就动心了。于是,急急地TB也想买上一块,花样繁多的布匹,植物花卉虫鸟大朵枝叶,各具风采、难以取舍,又一次犯了选择困难症。最后,竟然一口气买了五块儿回来,从此升级为蓝印花布迷。
蓝印花布还很神奇。尽管没有绫罗绸缎那般瑰丽名贵,却敢于出现在高低不同的各等级人家中。你看,达官贵人之家有它的身影,寻常百姓之家也可以找到它的踪迹。更为神奇的是,蓝印花布可谓百搭之布,普通的木桌、竹制的茶桌、高档的案几,也无论是古时还是今日,一块蓝印花桌布总是那么相协、养眼,毫不违和。
星辰日月,时光匆匆。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蓝印花布虽然不再被广泛应用,却并没有远离,更没有消失。宏源泰染坊内,蓝印花布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四季服饰、鞋子、阳伞、手袋、靠垫等品种丰富。穿上蓝花布衣,顿时就会显得古朴典雅,打上一把花伞,行走在古镇的青石板路上,你一定会赢得高高的回头率,即便是就在家里,就坐在铺着蓝花布的书桌前,也会平添一种脱俗的文雅气质。这就是蓝印花布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就是那抹靛蓝的神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