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之粮

一直在消耗囤积的食物。
很少上菜场,更少去超市,因为家中食物且吃不完。
天天加紧消耗,还是有些东西烂掉了,怪可惜。
今天扔了两枚西红柿,一个极大的洋葱。烂掉三分之一,散发异味。从前是舍不得扔的,会将烂的部分切去,吃掉好的部分。现在不了,哪怕烂个小眼也要扔,可惜是可惜,心疼程度大大降低。
我们这代人下意识地爱惜东西,尤其食物。因为知道它们来得艰难。
母亲说,一粒米不能成浆。
到现在我都会下意识地吃掉碗中最后一粒米,让它不被糟蹋。
前年初大事将将发生的时候,曾经担心过粮食。因为在我的过往经验中但凡发生大事粮食便会出问题。甚至想,要不要弄它几百斤大米堆在家中来安自己的心。谁知三年匆匆而过,竟从不曾为吃的担忧,一直丰衣足食,甚至越吃越好。除了偶发事件出现哄抢,市场就不曾空过,食物总是堆得满满的,商家一直用期待的目光看顾客,希望他们使劲地购买,流水价刷卡。怎么做到的?尤其是最后半年,人都关在家中不事稼穑,有些地方居然禁止生产,我的餐桌却远比俭朴成为习惯的过去丰富得多。囤积让我变得大方起来,潜意识中出现胡吃海喝地放纵自己的意念,从前舍不得吃的现在敞开肚皮吃,从前嫌贵没吃过的现在随便买。东西烂了就扔,没什么可犹豫的。
囤积可以改变人的消费习惯,信不诬也。
历史并未走远。就在不到四十年前,从那上溯数千年,我们的食物主要是指粮食,就是所谓五谷。平日吃不饱,很多人家无隔夜之粮,灾荒年景便只有啃树皮草根。大灾之年,碰上好官家,也不过就是放个粮而已。搭个粥棚施粥,一碗薄粥须排长队才讨得来,喝了赖以续命。古往今来,官家都是放点陈米陈面,那已经是大大的德政,善莫大焉。没听说放肉,放菜,放牛奶,放水果,放鱼虾,放鸡蛋的。丰年都难得吃几回肉,包几回肉馅儿饺子,何况遭了天灾?有口粥喝就很不错了。
所以,天灾当前,我的期望值极低,最不济的,米饭腌菜,米饭蘸酱,就可支撑下去。活着即可,岂管它哉。
人将自己看得贱一些才好。
虽然自己本是最珍贵的。
家有隔夜之粮,人就笃定。没有焦虑。
我尚有隔月之粮,数月之粮,慢慢吃完,都不能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