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鸥馆

清人符葆森,字南樵,扬州人,一八六一年前后在世,生卒年不详。著《寄鸥馆诗稿》,《寄鸥馆行卷》,《寄鸥馆赋抄》,《国朝正雅集》等书。应算当年的一个文化名人。不知寄鸥馆是不是他书斋的斋号。照道理应该是。但除了书名,没看到相关资料。
十年前拾得瓷盖一只,应是温锅盖。缺锅缺胆光剩盖子,本无价值,买到手却很不便宜。花的钱当时能买一套普通但完整的温锅。缺盖的锅和缺锅的盖,一般人可能倾向于要锅,我却更留意盖,特别是好盖。市场上锅很多,盖却很少,有锅配盖难,有盖配锅易。我的这只盖,现在能与两口锅相配,不但严丝合缝,釉水画工基本上也在同一层次,绘画风格略有区别。一口是云斋作品,绘八哥秋菊;一口无款,月舫风格,绘骑牛牧童放风筝。两口锅都精彩,因此拿不定主意配哪口,觉得配哪口都应该。好在自己的东西,随心配,今天配这口,明天配那口,轮流配,换着玩。相同口径的锅其实还有,它们均不配拥有这么好的盖子,只好敞口朝天,做一个半截货。愈叫人觉得盖子难觅,是个宝贝。
不过,当时花钱买它,却不是为了配锅。只是因为它本身的精彩。胎细釉美,画工出众,可算是件独立的艺术品。只是做成了盖的样子。忽略器形,它便是那样的完美,仅看图片就让人怦然心动。绘画题材倒是个俗题材,桃花燕子。桃花用了极好的彩料,富有质感;绒绒乳燕穿花,非常生动。最吸引我的是盖上的三个大字,寄鸥馆。如果说花钱买盖子常常让我犹豫,看到这三个字便再无迟疑,一定要买,决心既定,贵一点也就说不得了。
这个寄鸥馆,是符南樵的寄鸥馆吗?
符南樵有案可查的在世时间,一八六一年前后,之前不说了,之后才是浅绛彩瓷的滥觞之年。这只锅盖未署年款,从它的风格特征判断,应该是一八八几年作品,最早亦不会早于七十年代中晚期。六一年绝无可能。南樵先生彼时大概已经不在人世。人不在了,馆是否还在,不得而知。在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是没有。我自然希望这盖与《寄鸥馆诗稿》的作者有联系。并非因为有了联系就可以拿它立个名目将来多换几钱银子。只是觉得这样的联系似乎别有意味,让这只裸盖多了几许苍古厚重,拿它摩挲之时不免心有慽慽,怆然生美。
今天它的下装是骑牛牧童放风筝,明儿换到黄菊八哥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