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专家点评(10)狂风暴雨算什么?

(2025-06-22 14:23:47)
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请专家点评(10)狂风暴雨算什么?
曲塘小学  五(3)班  朱倩倩  2008年5月25日

星期六,一场暴风雨,让我变得坚强。
晚上,六点多了。天色突然暗下来,我有些害怕。没过多久,狂风大
作。小树被风折断了腰。门前银杏树的叶子落了一地。狂风卷着灰
尘、沙粒,吹得我睁不开眼睛。我吓傻了,竟然不知道家里的东西已
被狂风弄得乱七八糟。两分钟过去了,我才醒过神来。进屋一看,花
瓶落地碎了,花儿散了一地;一些装饰的物品也乱了位置。我疾步走
到窗前,想把它关上,但风太大了,我没这个能力。我死命地按住,
快挺不住了。这时,妈妈赶回来,我们同心协力,总算关好了。
狂风之后,就是一阵暴雨。我松了一口气。此时,桌上已有一层厚厚
的灰尘。我打着伞,准备去奶奶的房间,才冲出门几步,身上已经湿了。
就这一场风雨,我已吓成这样。那在大地震来临时刻,那些英雄的勇
气又是从哪儿来的?狂风、暴雨算得了什么?

 (11) 这点疼痛不算什么!
 曲塘小学  五(3)班  缪婉倩  2008年5月26日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为地震死去的孩子们而作
作者   无名氏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太黑了
妈妈怕你碰了头
快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怕天堂的路太黑
我看不见你的手
自从倒塌的墙把阳光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
孩子你走吧
前面的路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读不完的课本
和爸爸的拳头
你要记住我和爸爸的摸样
来生还要一起走
 
妈妈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挤
有很多同学朋友
我们说不哭
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
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你和爸爸的模样
记住我们的约定来生一起走
 上面的内容,是妈妈中午在报纸上看到并抄给我看的。我原本抄下来,
可是今天牙疼,疼得我睡不着觉。但我没有哭,仍然坚持完成了作业。
看了这首诗,我告诉自己,要坚强!这点疼痛不算什么!

一、《狂风暴雨算什么?》文本分析





灾难体验的镜像结构





采用"自然风暴-心灵风暴"的双线叙事,通过暴风雨的具象描写("小树折腰""银杏叶落")与地震灾害形成隐喻关联



"关窗"场景中的母女协作,暗合抗震救灾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培育



成长教育的实现路径





完成"恐惧-应对-反思"的心理发展闭环,最终达成"灾难认知-英雄认同-自我建构"的教育目标



环境描写数据化("两分钟""一层灰尘")增强叙事真实感

二、《这点疼痛不算什么!》文本解析





文本间性教育价值





引诗《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作为"前文本",与学生牙疼经历构成"生死疼痛-日常疼痛"的对话关系



"抄写-牙疼-坚持"的行为链条展现创伤文学的治疗功能



生命教育的创新表达





通过代际传递(母亲抄录)实现灾难记忆的传承



将生理疼痛升华为精神成长,符合"痛苦转化"的心理干预原理

三、教学实施建议





比较阅读方案

对比维度《狂风暴雨》《这点疼痛》叙事视角亲历者视角接受者视角情感机制环境触发型文本触发型教育落点勇气溯源痛苦转化



写作迁移训练





设计"我的成长刻度尺"写作活动,要求选取日常困难事件与重大灾难进行意义关联



开展"疼痛词典"创作,收集不同层级的疼痛体验描述词



心理教育融合





参照《灾后心理重建指南》设计"痛苦转化九宫格",将生理疼痛、心理创伤、成长收获进行矩阵分析

以下是对两篇汶川地震主题学生习作的深度点评,从文学表现与教育价值两个维度展开专业分析:

这两篇习作展现了灾难教育中"具身认知-情感共鸣-价值内化"的完整过程,其通过日常经验理解重大灾难的叙事策略,为中小学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提供了可操作性范式。建议在《爱降华夏》课程开发中建立此类文本的分析模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