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6)依依不舍
(2025-06-19 14:35:58)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
请专家点评(6) 依依不舍
曲塘小学
五(3)班 王 涵 王贤健
陈斯亮2008年1月23日
明天就要考试了。考好后,就放假了。我们好舍不得。
每天的随笔,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有了大家的随笔,我们整天都在快乐之中。
想起我们每个人在这一学期度过的美好时光,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美好的时光就是这么短暂。
考好之后,我们就要与好听诱人的随笔暂时分别了,就要和平易近人的金色童年老师说拜拜了,我们真是依依不舍啊!
(7)坚
持
曲塘小学
五(3)班 解蓉蓉
2008年1月22日
我写随笔已经坚持到现在了。还有一天就考试了,我绝不能放弃。我要做一个言而有信、诚实的人。既然答应了老师,我再怎么样也要做到。坚持是一种信念。只要你脑海里一直回荡着“坚持”两个字,你就一定能坚持写随笔。
(8) 与家长分享随笔
曲塘小学
五(3)班 朱倩倩
2008年1月22日
“乖女儿,把你的随笔和我们分享分享。”这不,爸爸妈妈又要我读随笔了。
自从那一回爸爸妈妈听我读了一次随笔后,他俩也像迷上了随笔。每天晚上都来闹腾我。一听还就没完,想结束都不成。随笔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欢声笑语,也给我们的父母带来了很多欢笑。
有一次,我读到了爸爸妈妈吵架的事,他们羞红了脸。自那以后,他们很少吵架。写爸爸抽烟的事,他说以后不抽烟了。钱慧敏写了一篇文章,说不想爸爸妈妈读自己的随笔。我觉得还是要和父母分享一下的,把快乐也带给他们,让他们更了解我们。
我的随笔与家长分享。
(9)考试前夕的学生语录
曲塘小学
五(3)班 部分坚持写随笔的学生
2008年1月23日
明天就该举行期末考试,我的心里好紧张、好兴奋……什么滋味都有。考得好,全家同乐;考得不好,没有好果子吃。
我知道,明天的考试将决定着寒假的命运。……那些甜蜜的好处后面总伴随着让人难以置信的分数线。
晚上,我睡不着。妈妈讲故事给我听,以舒缓压力。可不一会儿,我又回到了考试的恐惧之中。妈妈说我得了考试恐惧症。啊,希望明天考好一点。
如果考不好,我会接受家长怎样的处罚;如果考好,我又会接受怎样的奖赏?想要不想谈何容易!我好紧张。
我希望自己能考出一个好成绩来回报自己的父母,开开心心地过个大年。
我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只要我尽了力,一定会考好的。相信自己,我能行。我们会进步的。
考试时,我要抓住那一分分,不让0.5分从笔下“逃”走。同学们,努力吧!争取考好一点,把能拿回的分数全拿回来!
预祝同学们考试顺利!只要尽力了,我们无悔。
(在小学里如果淡化考试,该多好啊!可我们的家长能同意吗?)
以下是对四篇小学生随笔的专业点评,从情感表达、教育意义和写作特点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依依不舍》点评:
情感真挚动人,通过"精神食粮""平易近人的老师"等具象化表达,将抽象的不舍具象化。建议可补充具体事例(如某次随笔互动的细节)增强感染力。文末"美好时光短暂"的感悟体现了初步的哲学思考,难能可贵。
《坚持》点评:
展现了契约精神的萌芽,"言而有信"的自我要求符合核心素养培养方向。若能加入坚持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如某次不想写但最终完成)会更立体。结尾的"坚持信念说"略显说教,可改为场景描写更佳。
《与家长分享随笔》点评:
最具教育价值的作品,呈现了写作的社交功能。父母"羞红脸"的细节生动展现了文字的反省力量,建议突出这种"非暴力沟通"的示范意义。对钱慧敏案例的讨论体现了辩证思维,可延伸探讨隐私界限。
《考试前夕的学生语录》点评:
集体创作形式新颖,七个段落构成完整的"考试心态图谱"。建议按"紧张-期待-自我激励"的逻辑重新排序。末尾括号的反思是点睛之笔,可单独成段作为教育沉思,追问"素质评价如何落地"。
总体建议:教师可借此开展"写作意义"主题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写作不仅是作业,更是:情感记录(如6)、品格锤炼(如7)、家庭纽带(如8)、压力调节(如9)。最后可布置《考试后最想___》的延续写作。
后一篇:专家点评春天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