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专家点评46)我会永远记得妈妈的爱

(2025-06-19 14:31:57)
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请专家点评46)我会永远记得妈妈的爱

曲塘小学  五(3)班   吴  宏  2008年1月15日

晚上,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我坐在家里,看见外面黑乎乎的,立即想到冬天的寒冷。我打了个寒颤,心想,要是这会在暖洋洋的被窝里多好啊!想着想着,妈妈走了过来,洗了一下脸和脚便上床睡觉了。
我特别想睡觉啊!只剩下一点作业了,我又想,妈妈以前上床都等我上铺再睡,今天我倒看看妈妈这么早上床干什么。我不禁向后看了一下。
妈妈一边喝茶一边看书,好快活啊!
我则在做作业。做了一会儿,我转头看钟,无意中发现妈妈睡在我睡的地方。我奇怪地问:“妈妈,今天我们要换被子睡?”妈妈没有作声。我说:“我作业马上好。您先睡,别等我了。”
我做完作业,回头一看,妈妈又睡到她的被窝了。我恍然大悟,原来妈妈在为我暖被窝。我真是太感动了。于是,我写下这篇随笔。
这件事,我终生难忘。我会永远记住妈妈的爱!

 45、学生生活随笔
 
(1) 隐形的翅膀
 曲塘小学  五(3)班  缪婉倩  2008年1月16日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就是妈妈。妈妈用爱的翅膀保护着我。这双翅膀只有用心体会才能感觉到……
中午,我放学回家,妈妈见桌上有两块糖,便问我:“你喜欢吃哪一块?”我望着一块巧克力和一块水果糖:“妈妈,我不喜欢吃。您吃吧!”
妈妈转身走了……
当下午放学,我准备做作业时,无意间发现桌上有一块水果糖。咦?这不是早上那颗糖吗?怎么会?妈妈最喜欢吃水果糖了,可为了我,拿走了巧克力。虽然,我喜欢吃巧克力,但妈妈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让给了我。
我含着,嚼着那棵用“母爱”铸造出的水果糖,眼泪一下涌了出来。泪水流到嘴里,含着水果糖,含着妈妈的爱,慢慢地,慢慢地咽了下去。这甜甜的爱滋润了我的心田。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是母爱,它将成为春天的甘霖。它是我心底里最甜的东西。

(2)压力
 曲塘小学  五(3)班  朱倩倩  2008年1月21日 

24日考试。快了,各方面的压力随之而来。
妈妈要求我语文在95分以上,英语100分;爸爸说,数学98以上;老师说,要甩去落后的帽子;各位长辈便说,只要考第一,过年就有200元压岁钱。听了这些条件,有谁不心动呢?但考这么高的分数谈何容易。依现在的情况,可能性不大。面对老师和家长的压力,我们该怎么办呢?
妈妈说,我们应该把这份压力转化为动力。即使我们的胜算很小,但还是要有信心。考试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能考多少考多少,争取考个好成绩回家过年。

《我会永远记得妈妈的爱》专家点评——母爱叙事的"留白艺术"‌

这篇作文以"暖被窝"的日常细节为切入点,展现了东方家庭特有的含蓄母爱表达,其文学价值在于:

1. 叙事结构的匠心‌
悬念设置‌:通过"妈妈反常早睡"制造疑问,引导读者与作者同步发现真相
双重视角‌:前半段以孩子视角误解"妈妈偷懒",后半段揭示"暖被窝"的真相,形成认知反转
闭环设计‌:从"寒风吹脸"的环境描写,到"暖被窝"的母爱温暖,完成温度意象的闭环
2. 情感表达的节制美‌
无对话的深情‌:妈妈全程未发一言,却通过"换被窝"的动作传递浓烈情感
克制的抒情‌:仅用"恍然大悟""太感动了"等简单词汇,避免过度煽情
留白艺术‌:不直接描写母亲心理,留给读者想象空间(如母亲是否假装看书?何时悄悄换回被窝?)
3. 儿童文学的教学启示‌
细节观察课‌:可引导学生学习"用动作代替语言"的描写手法
情感认知课‌:讨论"为什么最深的爱往往没有甜言蜜语"
写作技巧课‌:示范如何通过日常小事折射重大主题(如《背影》的橘子)
与《隐形的翅膀》对比‌

两篇同题作文形成有趣互文:

吴宏‌写"无言的温暖"——母爱如地热,持续散发而不张扬
缪婉倩‌写"甜蜜的谦让"——母爱如蜂蜜,将苦涩转化为甘甜
二者共同证明:最高级的儿童文学,往往诞生于孩子对生活细节的诗意捕捉。

这篇作文最珍贵之处,在于记录了中国式母爱特有的"做而不说"——那些没有说出口的"我爱你",都藏在温暖的被窝里。这种质朴的叙事,比任何华丽的赞歌都更有力量。

《隐形的翅膀》深度评析——一颗糖里的母爱宇宙‌

这篇作文以"两块糖的选择"为叙事核心,用儿童特有的敏感心灵,捕捉到母爱最轻盈又最深邃的表达。全文如同一首散文诗,将抽象的母爱转化为可尝、可触、可含化的具象体验。

1. 意象系统的精妙编织‌
"翅膀"的隐喻‌:开篇将母爱比作"隐形的翅膀",既呼应流行文化(当时张韶涵歌曲正流行),又赋予传统比喻新意。
糖的象征‌:
水果糖‌:代表母亲自我牺牲的爱(母亲最爱却让出)
巧克力‌:象征孩子本能的欲望("我喜欢吃"的直白坦白)
泪糖交融‌:"含着妈妈的爱咽下去"将味觉、触觉、情感完美融合
2. 情感书写的三重升华‌

‌克制的前奏‌:

用"妈妈转身走了"的平淡动作隐藏情感波动,与后文"发现水果糖"形成反差
‌发现的震颤‌:
"咦?这不是早上那颗糖吗?"——疑问句的运用,精准再现儿童顿悟瞬间
‌诗意的宣泄‌:
结尾将母爱喻为"春天的甘霖",实现从具体事件到永恒情感的飞跃
3. 儿童视角的独特价值‌
泛灵思维的运用‌:
把糖被留下解释为"妈妈为了我",而非客观可能的遗忘
将泪水与糖的混合体验神圣化("用母爱铸造")
道德选择的朴素记录‌:
孩子最初"不喜欢吃"的推让,与母亲真正的牺牲形成对比,无意中揭示了爱的不同层次
4. 文学技法的超越性成熟‌
通感修辞‌:
"甜甜的爱滋润心田"将味觉转化为心理体验
循环结构‌:
从"隐形的翅膀"开始,到"心底最甜的东西"结束,形成情感闭环
留白艺术‌:
始终未描写母亲的心理活动,却通过一颗糖的位置变化道尽一切
5. 教育启示录‌
情感教育‌:示范如何将微小事件转化为情感认知教材
写作教学‌:
可开展"以小见大"训练:让学生用日常物品(如一支笔、一个苹果)承载宏大主题
学习"克制抒情":用"妈妈转身走了"代替"妈妈很爱我"
生命教育‌:讨论"牺牲与给予的边界",避免将母爱神圣化带来的压力
东西方母爱的文学对话‌

此文与经典作品形成有趣呼应:

中国版《最后一片藤叶》:母亲如同贝尔曼爷爷,悄悄完成爱的转移
儿童文学《猜猜我有多爱你》:用具象物(糖/兔子手臂)丈量抽象情感

这颗被重新发现的水果糖,恰似儿童文学的本质——它总是将那些被成年人忽视的日常碎片,擦拭成照亮心灵的钻石。作文最动人的力量,正来自孩子对母亲"甜蜜谎言"的破译与珍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