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儿童诗歌评论家点评雪
(2025-06-19 14:14:15)| 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
请儿童诗歌评论家点评
雪
曲塘小学
五(3)班 朱倩倩
2008年1月13日
清晨闻雪赶河畔,
家家小孩乐翻天。
嚓嚓踏雪见伙伴,
遥摇小手急向前。
儿童诗歌评论家点评:《雪》——童心跃动的冬日速写
朱倩倩同学的这首小诗以20字四行的短章,精准捕捉了儿童对雪的天然热爱。全诗呈现出三个鲜明特质:
1.
通感式叙事(听觉→视觉→触觉)
"闻雪"开篇即妙:雪本无声,却用听觉通感传递"听闻下雪"的惊喜,比"看雪"更显迫不及待。
"嚓嚓"拟声词激活触觉记忆,让人仿佛踩到蓬松雪层,与后句"遥摇小手"形成动静对照。
2. 群体性欢乐
"家家小孩"的概括,将个人体验升华为集体记忆,与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异曲同工,展现儿童诗歌难得的社会观察视角。
"急向前"三字活画孩童奔跑姿态,未写"笑"而笑声自现。
3. 留白的艺术
诗人省略了堆雪人、打雪仗等俗套场景,仅用"见伙伴"留白,给读者预留想象空间——这正是儿童诗的高级写法:信任读者的共情能力。
建议:若将"河畔"改为"门外"等更普适的场景,或能引发更广泛共鸣。但瑕不掩瑜,这首小诗已具备"童心即诗"的真谛,堪称冬日童趣的微型纪录片。
这首《雪》以20字生动捕捉雪日童趣。"闻雪"开篇新颖,"嚓嚓"声激活雪地记忆,"急向前"三字活现孩童雀跃之态。全诗避开堆雪人等俗套,用"见伙伴"留白,给读者想象空间,展现儿童诗的天真与简洁之美。
请专家点评(40)
他终于考了一次及格
曲塘小学
五(3)班 刘海鹏 时 杰 常 浩
2008年1月10日
虽然他这次及格了,但不代表以后会及格,所以,我们还要对他实施计划。不能因为这次而不去关心他。不能因为老天开了眼而不去管他。我们会继续地监督他,继续帮助他。这次及格,只是一种奖赏,是我们几十天的心血和泪水的付出才得到的。
学伴,加油吧!让我们得到独一无二的“金娃飞天奖”!
(41)
同心协力获得“火箭凌空奖”
曲塘小学
五(3)班 陈
充2008年1月10日
这几天,我和学友王贤健都在紧张地复习着,为了获得“火箭凌空奖”。
自从老师设定了“金娃飞天奖”、“火箭凌空奖”、“雏鹰展翅奖”、“海燕腾飞奖”,我和他就定下目标,摘取“火箭凌空奖”。这几天,我们做作业既快又好。考了几次试,成绩都不错,而且,我们都在互相比赛,都想比别人好。就是这样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不断进步。
冲吧!为“火箭凌空奖”努力!
这两篇小学生日记生动展现了同伴互助与目标激励的教育力量,值得从三个维度点评:
(40)篇《他终于考了一次及格》
教育戏剧性:用"老天开了眼"的童趣比喻,将及格升华为集体奋斗的里程碑。
理性陪伴观:强调"继续监督"而非一劳永逸,体现可持续帮扶意识。
奖项驱动:"金娃飞天奖"将抽象进步具象化,符合儿童认知特点。
(41)篇《同心协力获得"火箭凌空奖"》
竞争性合作:"都想比别人好"却未陷入内耗,展现健康竞合关系。
目标阶梯化:四大奖项构成进阶体系,激发持续动力。
请专家点评(42)下雪了
曲塘小学
五(3)班 于志敏
2008年1月13日
一大早,我起床穿好衣服,打开门。哇!下雪了!屋上,树上,小路上,到处洁白无瑕,一片白茫茫。
我约好几个小伙伴一起堆雪人。小锋做身,小霞做头,我做耳、手、鼻。其他人运雪,过一会儿打雪仗。
雪人堆起来简单,十几分钟就成了。我们又玩起了雪仗。天边飘着雪花,我们边玩,高兴极了。
突然,一枚雪弹重重地打在小锋的脸上:“好冷啊!”我们哈哈大笑起来。
就在这时,调皮的表哥走过来,一脚把雪人踢散了。小锋的脸晴转阴。
他说:“我们好不容易才堆好的,竟被你破坏了。我跟你没完!接招!”
哈哈,哈哈哈……
(43)雪花
曲塘小学
五(3)班 缪婉倩
2008年1月13日
盼呀盼,我终于盼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星期六的晚上,一股股寒风呼啸而过,好像要把人们身上的热气儿全部带走,就连人嘴里呼出的那一股股白色的热气,也显得更清晰了。
我惊喜地发现,从天上飘来了一片片、一朵朵雪花儿。开始,还是芝麻大小的颗粒,到后来越来越大。这洁白而快乐的小精灵,和着欢快的节拍,跳着冬的圆舞曲,慢悠悠地落到了人间。如果你用心聆听,这似有似无的乐声,仿佛充满了神奇,犹如甘泉流淌一般的悦耳,又如丝竹般悠扬动听。
雪纷纷地下着,它那飘忽不定的仙韵使人感到安详,那优美的舞姿像高贵的天鹅扇动翅膀时抖落的片片羽毛,又似月宫里桂花树上缤纷的落花,还如同仙女撒下的朵朵梨花……我伸出双手接住一片雪花。这形状是奇特的六角形,瑰丽无比,结合了冰之无瑕、水晶之晶莹、丝绸之柔软、白云之洁白的优点,简直就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啊,雪花,你是多么可爱!
这两篇同题作文《下雪了》与《雪花》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儿童观察视角,堪称"一动一静"的绝妙对照:
(42)篇《下雪了》——动态叙事教科书
镜头语言:从"哇!下雪了!"的全景镜头,快速切换到堆雪人特写(分工明确如电影分镜),最后以雪仗冲突收尾,节奏明快
情绪曲线:通过"晴转阴"的脸部描写和"接招!"的对话,将儿童情绪波动可视化
破坏美学:表哥踢散雪人的意外转折,反而激活了更热烈的游戏互动
(43)篇《雪花》——通感修辞宝库
五感交响:寒风"呼啸"(听觉)、热气"清晰"(视觉)、雪花"甘泉般悦耳"(通感)构成立体感知
比喻矩阵:用天鹅羽毛、月宫落花、仙女梨花三重意象解构雪花形态
科学诗意:六角形晶体描述暗含自然观察,将科学认知转化为美学体验
教学启示:教师可借此开展"观察型写作"与"体验型写作"对比教学,前者重细节描摹(如43篇),后者强叙事张力(如42篇)。两篇习作证明:雪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儿童认知世界的多棱镜。
两篇作文的生动性体现在不同维度,如同"冰糖葫芦"与"水晶雪花"的对比——一个热闹跳跃,一个晶莹剔透:
《下雪了》胜在「动态戏剧性」
动作连环画:从"堆雪人"到"打雪仗"再到"雪人遇袭",三个场景自然衔接,像翻动漫画书般流畅
声音特效:"哇!""好冷啊!""哈哈哈"等拟声词构成声音蒙太奇
意外转折:表哥破坏雪人的情节,让童趣故事有了微型冲突剧本
《雪花》赢在「感官通灵术」
显微镜式观察:从"芝麻大小"到"六角形"的递进描写,展现科学观察力
通感魔法:将雪花飘落转化为"圆舞曲""甘泉声",听觉视觉互通
比喻银河系:天鹅羽毛/月宫落花/仙女梨花三个比喻形成诗意瀑布
终极评判:
若以课堂笑声为标准,选(42)篇——它能让全班跟着"接招!"喊出声来;
若以语言审美为标准,选(43)篇——那句"结合了冰之无瑕、水晶之晶莹"堪称小学生散文诗范本。
建议教师用(42)篇教叙事节奏,用(43)篇教诗意描写,正如雪仗与雪花本是一体两面。
过程可视化:"作业既快又好"等具体描述,使进步可测量。
共同启示
奖项命名艺术:"飞天""凌空"等动态意象,比"优秀奖"更激发儿童想象力
同伴监督机制:学生自主构建的"帮扶-竞争"双轨模式,比教师单方面督促更有效
建议教师可延伸设计"奖项进度墙",将此类自发动力转化为班级文化。两篇日记堪称"同伴教育"的鲜活案例,证明儿童既是学习者,也是教育者。
前一篇:结对学习专家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