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学习专家评
(2025-06-19 13:56:16)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
请专家点评(36)我停不住了
曲塘小学
五(3)班 王涵
2008年1月9日
最近,我不知为什么,不能不写随笔了。
晚上,我总是要变着花样写随笔,每天给同学们一个创新。
今天,我的作业做好了。我觉得很困。我拿起笔,又放下。到底写不写呢?我思索着。最后,我还是垮掉了,扑在床上睡着了。
梦里,我一次次惊醒。老师的眼睛盯着我,让我心慌。所以,就算晚上没写,早上我也会完成。
现在,如果叫我哪天不写,恐怕是不可能的事。随笔,我已经把它贴在身体上,成为我的一部分,再也甩不掉了。
我也不知为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每一次我拿起笔,就情不自禁地写了很多。
(37)说得对吗?
曲塘小学
五(3)班 王涵
2008年1月9日
讲随笔了,老师的一句话让我陷入沉思。
黄老师说:“如果缪婉倩、王涵她们被老师批评一顿,肯定会痛哭一场。”我往自己身上一想。的确,每次被老师批评,我不是当场痛哭一场,就是晚上偷偷地哭。每一次都这样。
我曾经写过《表扬是“毒药”》这篇文章,可我还是有很多表扬。我自己也搞不清楚。
老师说了这话以后,我觉得自己真该反省反省。我好脆弱。我应该坚强一点。不过,在现在,我已经能在学校里坚持住不让眼泪滴下来,但回家后,还是狠狠地哭一场。我好脆弱!老师说得对。我真的得改正一下。
老师,我本来还想谈谈学伴的,但爷爷一个劲儿地催。我不得不放下笔。再见,明天再聊吧!
(38)还有希望吗?
曲塘小学
五(3)班 王涵
2008年1月10日
早上,我得到一个消息,我的学伴语文考了个倒数第一。
就在老师宣布的那一刻,他哭了。我也趴下了。怎么会这样?倒数第一!是不是老师打错分了!我不敢相信。
真的,那一刻,我差点就哭了。我忍着泪水,尽量往别处想,努力不让自己伤心。完了,一切又将从零开始。之前的努力全白费了。想到他一次又一次地被表扬,一次又一次地进步,如今却从天堂落到地狱,一落千丈!这样的成绩怎么能行呢?
老天,你不可以睁一眼闭一眼。你倒是说话呀!我崩溃了。“倒数第一”的字眼,不断在我的脑子里碰撞。
我终于支撑不住了,忍了很久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快速地掉着。怎么办?每一次,我都想放弃,可一次次我又挺起来,面对实际。
我看了他的试卷,从头到尾,几乎没有做对的。连看拼音写词语也错了一箩筐。不过,我也只能拿枕头出气,把气都发泄在它的身上。
联想到金色童年,我们能为老师画一个感叹号吗?考试一次次失败,这样发展下去,怎么能行呢?
我……陷入困境的我无法再写下去,只能一声声叹息,哭后又哭。
哎,我该怎么办?
(注:在结队活动中,如果学生投入了,“师傅”为“徒弟”哭是经常的事。据统计,已有12名师傅哭过,徒弟5人哭了。这泪,是纯真的、高尚的、可爱的泪。老师也被学生感动了。可爱的孩子,你们在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帮助自己,虽然付出了很多,但你们也会收获很多。大家不要急,不要哭。定下心,慢慢来,我们会共同进步的。)
专家点评:童言有真意,泪中有成长
这三篇来自小学生的随笔,以质朴的文字展现了写作强迫、批评敏感、学伴焦虑三个成长切片。透过王涵同学2008年1月连续三天的记录,我们能看到三个维度的教育启示:
1.
《我停不住了》:写作内驱力的萌芽
亮点:将随笔写作描述为"贴在身体上的一部分",用"扑床睡着却梦中惊醒"的冲突画面,生动呈现了内化习惯的过程。这种"停不下来"的创作冲动,实则是思维活跃期的珍贵表现。
建议:可引导孩子区分"责任驱动"与"兴趣驱动",避免将写作异化为心理负担。教师可适当放宽形式要求,保护这种自发性的表达热情。
2.
《说得对吗?》:批评敏感度的双面性
观察:文中"痛哭—自省—再痛哭"的循环,揭示了高敏感人格特质。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已具备《表扬是"毒药"》的辩证思考能力,这种矛盾恰恰是情商发展的契机。
教育策略:教师可将"批评耐受力训练"融入日常,例如采用"三明治反馈法"(肯定+建议+鼓励)。家长则需注意避免强化"哭=脆弱"的标签。
3.
《还有希望吗?》:共情能力的教育价值
社会性发展:为学伴成绩痛哭的现象,印证了"结对学习"中产生的深度共情。统计数据显示的"师傅流泪多于徒弟",揭示了责任意识对儿童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教学建议:教师文末批注极具智慧,可将此类情感体验转化为"挫折教育"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进步非直线,泪水中孕育的坚持比分数更重要。
总评
王涵同学的随笔集是一部微型成长史诗,其价值在于:
真实性:未经修饰的情绪记录,为教育者提供精准的学情诊断样本
隐喻性:"贴身的随笔""断线的泪珠"等意象,已初显文学表现力
教育性:暴露出表扬依赖、结果焦虑等典型问题,恰是德育切入点
建议教师持续鼓励此类观察写作,若干年后回看,这些文字将成为衡量成长轨迹的珍贵标尺。
前一篇:为学伴流下许多泪专家评
后一篇:请儿童诗歌评论家点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