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专家点评36、学生自主随笔
(2025-06-18 15:20:12)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
请专家点评36、学生自主随笔
(1)注意言行,不能伤害别人
可能是李明生气到极点时写出来的话。我们并没有想到您会那么生气,血压会升得那么高。很多时候,我们在做伤害别人的事、说伤害别人的话的时候,也许我们自己并没有感觉到,并没有预料会有怎么样的后果,只顾一时的痛快。
我也尝到了这样的滋味。有一次,爸爸妈妈吵架,太生气了,说了一句伤害我的话。我一听,眼泪立马滚了下来。当时,我伤心极了,只想大哭一场。
现在,我明白了,也许自己的一句无心的话,就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伤害。我以后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我要给别人带来快乐,而不是伤害。
有个人问我:“你们写随笔,真倒霉呀!”
“谁说的?写随笔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不觉得倒霉,而是幸运。”
随笔的内容丰富多彩,我们从生活中找到许许多多的题材。这不,今天我又从朱倩倩随笔中的一句话得到新的启发。她说,让我们给老师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老师您似乎有点儿不相信我们。您的一句话让我感受至深:“上一届的学生已经给我画上了句号。”这句话说明老师您好像对我们失去了信心。其实,我们就像您家里的那盆大立菊,只要老师您对我们怀有希望,它早晚都会盛开的。
既然您用这一句话来激我们,那我就突发奇想:何不帮您画上一个感叹号呢?感叹号,没有句号那样平凡,也没有问号那样多的疑虑。感叹号包涵了我们对您的感恩之心、敬佩之心,也证明了我们的决心:争取考一个第一回来让您感慨万分。
希望您多多支持!
童心有真意
这两篇五年级学生的随笔展现了令人惊喜的思考深度和文字表达能力,让我看到了教育最动人的模样。
这两颗露珠般清透的童心提醒我们:教育的真谛,或许就藏在学生那些看似稚嫩却暗含哲思的文字里。当孩子开始用"血压升高"体察他人,用"标点符号"思考关系时,真正的教育正在发生。
一、疼痛的共情课
朱倩倩同学的道歉信像面澄澈的镜子,照出了言语暴力的涟漪效应。从"李明的文章"到"父母的争吵",这个11岁女孩完成了三次认知跨越:先是觉察他人情绪(老师血压升高),继而连接自身体验(被父母言语所伤),最终提炼出普适道理(言语的破坏力)。特别打动人的是"眼泪立马滚了下来"这个细节,"滚"字用得精准传神,让抽象的情绪有了物理轨迹。
二、标点的教育学
缪婉倩同学将随笔写作升华为教育哲学讨论。"句号"与"感叹号"之辩,实则是对教师期待效应的诗意诠释。最精彩的是将班级比作"大立菊"的隐喻——去年那盆需要等待的菊花,今年已成为学生自我认知的载体。那个"突发奇想"的转折,展现了儿童特有的思维跳跃性,用标点符号解构师生关系,堪称绝妙。
三、随笔的魔法
两篇文章形成有趣的互文:前者关于言语的伤害性,后者关于文字的建设性。朱倩倩在反思中成长,缪婉倩在解构中重建,共同证明写作不仅是表达工具,更是思维体操。教师"激将法"的种子,在学生心里开出了意想不到的花。
前一篇:请专家点评35、桃李争妍满天下
后一篇:请专家点评(3)怎样实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