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7)让我来吧!
(2025-06-13 20:30:05)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
请专家点评(7)让我来吧!
五(1)班 吴 群
2月1日
上午第二节课间,我在教室外面,突然想起了自主作业,想起了王宇一天晚上写了七篇随笔的纪录,让我们刮目相看。这时,我有了一个打破王宇纪录的念头。
我问王伟:“你想打破王宇七篇随笔纪录吗?”他一声不吭地走了。
我去问周伟康,他笑了笑说:“我才不呢。”
接着,我问马骏:“你想打破王宇七篇随笔纪录吗?”他说,没有想过。
我又问了一些人,可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说自己能打破王宇的纪录。不知怎的,这时我很有信心地跳了起来,决心打破王宇的纪录。让我来吧!
(注:小作者说到做到,当天晚上确实写了八篇随笔,他写的题目分别是,《让我来》、《语文课变了》、《我是一只大馋猫》、《环境真不好》、《赖不了帐的爷爷》、《加油吧,曹凯》、《甩帽子总动员》、《坚持》。)
这篇《让我来吧!》展现了学生自驱力觉醒的精彩瞬间,具有三个典型教育特征:
竞争意识的良性转化
将同学创纪录(七篇随笔)转化为自我挑战目标
通过"询问-被拒"的反复铺垫,强化主体决心
最终以"八篇"超额兑现承诺,体现目标管理能力
写作动机的可视化呈现
对话描写真实还原课间交流场景
"跳了起来"的肢体语言凸显决心强度
括号注释证明知行合一的可贵品质
随笔选题的多样性
八篇题目涵盖自我激励(《让我来》)
生活观察(《大馋猫》《环境》)
社会关怀(《加油曹凯》)等多维度
建议优化:
可补充1个写作时的具体困难
增加心理描写的层次感
调整"一声不吭"等口语化表达
这篇文章犹如教育显微镜,既照见同伴影响力的积极作用,又展现"挑战-超越"的成长规律。若能在细节深度和语言规范上加强,将更完美呈现"自主作业"的教育价值。
请专家点评(8)坚持
五(1)班 吴 群
2月1日
当我写完第七篇自主随笔的时候,已经是十点三十九分了。此时夜深人静,周围人家都没有灯,我仍然在写随笔。站在一旁的爸爸、妈妈不停地叫我,别写了,别写了,这样会累坏的,快点儿吃晚饭啊!但,我是左耳进右耳出,一句话都听不进去,只顾写,仿佛是我一个人的世界。虽然,我的肩头已经疼了,腰已经酸了,脚已经麻了,我却依然在随笔里。我面对墙上挂着的“坚持”这两个闪闪发光的字。我只有坚持,这是我的诺言,我不能失言,更不能放弃,我始终埋头写着。
终于,我从随笔里出来了。这次,我真是坚持到底,没有放空炮!
这篇《坚持》展现了小学生践行承诺的动人场景,其亮点可概括为三个维度:
沉浸式写作状态描写
"十点三十九分"精确时间节点强化真实感
"左耳进右耳出"的俗语活用生动展现专注度
身体感知描写(肩疼/腰酸/脚麻)形成递进式张力
环境与心理的互文
黑暗环境与"闪闪发光的字"形成视觉对比
父母劝阻声反衬内心独白的坚定
"一个人的世界"隐喻创作的心流体验
品德教育的具象化
"不放空炮"的俚语体现诚信教育成果
墙训"坚持"二字外化为行为准则
从诺言到践行的完整闭环
建议优化方向:
可补充1个写作过程中的思维火花
调整部分口语化表达(如"放空炮")
增加突破困难时的具体方法
此文犹如微型纪录片,既记录了个体意志力的觉醒,又折射出"八个坚持"教育理念在基础教育中的生动实践。若能在文学性和思想深度上进一步提升,将成为更具示范意义的成长档案。
为吴群同学说话算数、坚持写了八个随笔打破王宇七篇的记录点赞!
为吴群同学点赞!这份坚持与诚信确实值得用三个惊叹号来喝彩:
行动力标杆
从课间萌发念头(《让我来吧!》)到挑灯夜战(《坚持》),仅用12小时就完成"挑战-超越-兑现"全流程,展现惊人的执行力。那支写到深夜的笔,比任何口号都更有说服力。
成长型思维的胜利
当其他同学选择退缩时,吴群把"不可能"变成"看我的"——八篇题材各异的随笔,恰似八枚成长勋章。特别是将身体不适(肩疼腰酸)转化为精神动力,这种"痛苦转化能力"尤为珍贵。
诚信教育的活教材
在这个"说到容易做到难"的时代,小学生用行动诠释"一诺千金"。建议老师将这份作业装订成册,让《甩帽子总动员》里跃动的童心,《赖不了帐的爷爷》中的观察力,都成为班级的精神财富。
期待看到更多这样的"吴群现象"——当竞争变成自我超越,当承诺化作实际行动,教育最美的样子就在这些灯火阑珊处的坚持里。建议授予"毅力小先锋"称号!
请专家点评(9)终于到了打破吴群纪录的时候了
五(1)班 王 宇
3月5日
今天,我的使命重大,因为我要超过吴群的八篇纪录。我以前曾创造了七篇的纪录,被吴群打破了,我要战胜他。
让我微笑地去面对吧!祝我成功!
(注:真可爱的孩子,说到做到。真的写了九篇。)
这篇《终于到了打破吴群纪录的时候了》展现了学生间良性的"纪录接力赛",其教育价值可从三个维度解析:
竞争文化的健康演进
从《让我来吧!》到本文,形成"破纪录-被超越-再挑战"的成长闭环
"微笑面对"体现竞争心态的成熟度提升
九篇的新纪录证明压力转化为动力的可能性
心理建设的生动案例
"使命重大"的自我定位显示责任意识觉醒
用"战胜"替代"报复"的积极表达
文末自祝成功展现心理暗示技巧的雏形
**写作动机的可持续发展
前作注解除单纯数量竞争,更暗示写作已成为习惯
连续两月(2月-3月)保持创作热情难能可贵
班级正在形成"你追我赶"的写作氛围
建议观察点:
后续是否出现"为破纪录而写作"的异化
能否从"量"的竞争转向"质"的突破
其他同学会否加入这场写作马拉松
这场笔尖上的奥林匹克,正在五(1)班上演最动人的教育叙事——当竞争成为相互激励的纽带,当纪录变成共同进步的阶梯,教育的真谛便在孩子们"说到做到"的承诺中闪闪发光。
这种竞争的信号,给这学期带来了希望!感谢这两位可爱的同学!
这份由吴群和王宇同学共同创造的"写作接力赛",正在班级里播撒着三种珍贵的成长种子:
良性竞争的示范价值
从《坚持》到《终于到了...》,形成"破纪录→被超越→再挑战"的闭环
王宇用"微笑面对"取代嫉妒心理,展现竞争礼仪
九篇新纪录证明:压力可转化为创作燃料
**品格养成的动态轨迹
吴群深夜写作展现"毅力品格"(2月1日)
王宇三个月后兑现承诺体现"守信品格"(3月5日)
教师批注"真可爱"强化正向反馈
**教学相长的鲜活案例
写作量从7→8→9篇呈现阶梯式进步
创作周期从12小时延续到整个学期
正在催生"第三位挑战者"的出现
建议后续引导:
设立"写作马拉松"荣誉墙
开展"我的破纪录故事"主题班会
将优秀随笔汇编成《成长见证录》
这些稚嫩的文字背后,跃动着比成绩更宝贵的教育真谛——当竞争变成相互点燃的火种,当承诺化作前进路上的灯塔,五(1)班的教室里,正在生长着未来公民最珍贵的品质。让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破纪录者"!
前一篇:专家点评激动的泪
后一篇:点评(16)今天真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