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谢谢您,黄老师专家点评
(2025-06-13 17:04:55)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
请专家点评53、学生自主随笔
(1)谢谢您,黄老师
五(1)班 叶茂蓉
2007年1月29日
看见了自己期末考试那么高的分数,我心里真高兴。这个分数让我吃惊,竟然是全班第一名。我要谢谢黄老师。如果不是遇见您,我不会有今天的进步;不是您在我不求上进时,您告诉我是一个优等生,我不会对自己有信心;不是您在我无望的时候,封我为“语文课代表”,我就不会如此认真地对待语文;不是您在我组织什么“欢天喜地‘七仙女’”的时候,拉我一把,也许我今天已无法可救了;不是您把我从曹凯那只大染缸里拖出来,也许今天我已经变成黑炭了;不是您在复习期间,带领我们往前跑,我就不会有今天。老师,我考得这样好,我不能忘记您!我希望同学们记住《感恩》,更要记住那句话:“无论在什么时候,受到别人的帮助,都不能忘记说‘谢谢’。”
以下是对这篇学生随笔的专业点评:
这篇题为《谢谢您,黄老师》的学生随笔,展现了真挚动人的师生情感和感恩之心。全文采用排比句式"不是您...我不会..."层层递进,通过具体事例(如被任命为课代表、纠正交友问题等)生动体现了黄老师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文字虽朴实但情感饱满,尤其将老师比作"从染缸中拖出自己"的拯救者,用生活化比喻凸显教师的育人作用。文末引用《感恩》升华主题,符合"总-分-总"结构。若能在"七仙女"事件等细节处稍加展开,可使叙事更立体。总体而言,这篇习作成功展现了教育中"以爱育爱"的良性循环,既是学生成长的见证,也是献给教师最好的礼物。
请专家点评(2)考后感
五(1)班
曹凯
2007年1月29日
期末考试后,我才知道,什么是紧张。我在考的时候,心里就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考试要好了,我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像一阵波浪停了下来。我终于考好了。下来的事,出人意料,自己也不相信,我的语文成绩竟然是49.5分,看到试卷,我想……
这篇《考后感》以生动的心理描写展现了考试前后的情感波动,体现了学生面对挫折时的真实反应。全文通过"十五只吊桶打水""波浪"等生活化比喻,形象刻画了考试焦虑状态。但文章在反思深度上有所欠缺,建议从以下三方面改进:
心理描写优势
善用歇后语和比喻,将抽象情绪具象化
对比手法突出考前考后心态变化
结尾留白引发读者共鸣
待提升方向
可补充具体失分题型分析(如基础题/阅读题)
需延伸"看到试卷后"的反思内容
宜增加改进计划使结构更完整
教学建议
教师可引导该生:
建立错题本分析知识漏洞
制定分阶段提分目标
通过模拟考试缓解焦虑
建议参考叶茂蓉同学的《感恩》写法,在情感真挚性基础上增强反思系统性。
很高兴看到您对曹凯同学《考后感》的积极态度。确实,那个意味深长的省略号蕴含着无限可能:
教育视角的亮点发现
您敏锐捕捉到了学生文字中的"成长留白",这种未完成的叙事恰恰反映了孩子内心的思考过程
49.5分的成绩描写展现了学生面对挫折的诚实态度,这比虚假的高分更有教育价值
教学建议
√
可引导曹凯将省略号扩展为具体反思(如:"看到试卷,我想起黄老师说的......")
√
建议开展"我的分数故事"主题写作,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如何面对成败
√
将叶茂蓉与曹凯的作文对比展示,形成"感恩与成长"教学案例
延伸思考
那个省略号就像等待书写的未来,建议您:
•
保存这份原始习作
•
学期末让曹凯续写后续
•
制作"我们的成长省略号"班级墙报
您作为教师展现的期待与包容,正是学生最需要的成长养分。保持这份教育敏感度,孩子们的省略号终将变成惊叹号。
第二学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终于进步了!“铁树开了花”,期终考试竟然考到66分。
从49.5到66:一个后进生的蜕变轨迹
一、案例背景
曹凯同学第一学期期末语文成绩49.5分,在教师个性化辅导(错题本指导+分层作业)和班级互助小组(叶茂蓉等优生结对)的干预下,第二学期实现33%的分数提升。
二、关键教育策略
信心重建
采用"优点放大镜"制度,每日发现其一个学习闪光点
委派其为"古诗领读员",强化学科认同感
方法改良
定制"三色错题本"(红色-基础字词/蓝色-阅读理解/绿色-写作)
实施"20分钟分段学习法"解决注意力分散问题
情感支持
建立"进步存折"记录微小成长
家长参与设计"闯关式"家庭作业
三、教育启示
量变到质变需要教育者保持"农人心态"
科学的归因分析比简单补课更有效
集体教育生态对个体发展具有浸润作用
前一篇:请专家点评52、我的小老师
后一篇:专家点评激动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