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多危险啊!没盖好的窨井盖
(2025-05-04 20:20:03)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
请专家点评
多危险啊!没盖好的窨井盖
2008-3-27
08:40:35
学生生活随笔
曲塘小学
五(3)班 刘 伟
2008年3月26日
今天晚上,天黑黑的。
我和爸妈一起去外婆家吃饭。一开始,爸爸还没把摩托车开来,我和妈妈就先走着。
可没想到,前面却有危险。从公路转向北边的大道,当我把右脚伸出时,前半脚掌踩在地面上,后半脚却觉得空荡荡的感觉。仔细一看,我惊呆了。我的脚下面有一个没盖好的窨井盖,一半盖在上面,另一半却没盖上。
多危险啊!要是我把脚伸短点,我的右脚就蹬空了,也许,我就要掉下去了。我立刻把窨井盖盖好,以免有人掉下去。
上了车,我想了想:“经过这里的人肯定不止我一个,他们为什么不把窨井盖放好?这也要不了多长时间。最可恨的是搬窨井盖的人,他也要为别人着想,掉下去可不是闹着玩的。”
(注:选评了二十多个随笔后,同学们一致认为刘伟的文章最好,烦请老师辛苦一下,把这个随笔发到网上。)
专家点评:以儿童视角照见公共安全意识
这篇五年级学生的生活随笔以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记录了一次惊险的亲身经历,更折射出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萌芽。作为教育观察者,我们从中不仅看到一个孩子对公共安全隐患的敏锐感知,更应珍视这份童真背后蕴含的社会教育价值。
1. 真实体验与细节张力
场景还原:作者通过"天黑黑""右脚伸出时前半脚掌踩地,后半脚空荡荡"等细节,将读者瞬间带入危险现场。这种具象化描写超越年龄限制,展现出对生活场景的精准捕捉能力。
心理刻画:从"惊呆了"到"立刻盖好"的行为转变,完整呈现了从震惊到行动的心理过程,凸显儿童在危机时刻的本能反应与责任意识。
2. 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
批判性思维:作者连续追问"为什么路人不作为""搬窨井盖者是否考虑他人",展现出超越年龄的反思深度。这种对公共事务的主动思考,恰是公民教育的核心目标。
行动智慧:在缺乏成人协助的情况下,选择"立刻盖好"而非单纯抱怨,体现了问题解决能力与责任担当的有机结合。
3. 教育价值的立体呈现
安全教育范本:文本可作为生动的安全教育案例,通过"情境再现+心理描写+行为示范"的模式,让其他学生直观理解安全隐患的严重性。
德育渗透载体:事件处理过程自然融入"关爱他人""公共责任"等德育要素,比传统说教更具感染力。教师可借此开展"如果我是路人""城市安全守护者"等角色扮演活动。
4. 时代印记与现实映照
历史镜像:2008年的社会背景下,这篇随笔记录了城市化进程中基础设施管理的疏漏,具有特殊的历史记录价值。
现实启示:即便在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的今天,窨井盖问题仍是城市治理的痛点。文本提醒教育者需持续关注公共安全教育,培养"风险识别-责任担当-问题解决"的完整能力链。
5. 教学转化建议
跨学科拓展:结合科学课开展"窨井盖承重实验",通过物理原理理解安全标准;在社会实践课中组织"社区安全隐患排查",将文本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
写作深化指导:引导学生续写"盖好井盖后"的故事——是否设置警示标志?是否联系相关部门?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培养系统性思维。
家校共育契机:建议家长带孩子观察城市基础设施,讨论"如何向市政部门反映问题",在实践中提升公民素养。
结语
这篇随笔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了一次惊险遭遇,更在于展现了一个普通儿童在公共事件中的主体觉醒。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安全教育不应止于规避风险,更要培育"发现问题-承担责任-解决问题"的主动公民意识。当教育能珍视并引导这种源自生活体验的朴素责任感,便是为社会文明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刘伟同学用童真的眼睛发现了成人世界的疏漏,这份观察力与行动力,恰是教育最珍贵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