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多危险啊!没盖好的窨井盖2008-3-27
(2025-05-03 20:33:43)分类: 金童教育教学 |
请专家点评
多危险啊!没盖好的窨井盖
2008-3-27
08:40:35
学生生活随笔
曲塘小学
五(3)班 刘 伟
2008年3月26日
今天晚上,天黑黑的。
我和爸妈一起去外婆家吃饭。一开始,爸爸还没把摩托车开来,我和妈妈就先走着。
可没想到,前面却有危险。从公路转向北边的大道,当我把右脚伸出时,前半脚掌踩在地面上,后半脚却觉得空荡荡的感觉。仔细一看,我惊呆了。我的脚下面有一个没盖好的窨井盖,一半盖在上面,另一半却没盖上。
多危险啊!要是我把脚伸短点,我的右脚就蹬空了,也许,我就要掉下去了。我立刻把窨井盖盖好,以免有人掉下去。
上了车,我想了想:“经过这里的人肯定不止我一个,他们为什么不把窨井盖放好?这也要不了多长时间。最可恨的是搬窨井盖的人,他也要为别人着想,掉下去可不是闹着玩的。”
(注:选评了二十多个随笔后,同学们一致认为刘伟的文章最好,烦请老师辛苦一下,把这个随笔发到网上。)
专家点评:以生活细节传递安全意识,童真笔触彰显责任担当
一、选材视角:聚焦生活隐患,凸显现实意义
敏锐捕捉生活风险点
小作者以儿童特有的敏锐视角,捕捉到“没盖好的窨井盖”这一常见却易被忽视的安全隐患。通过“前半脚掌踩地,后半脚悬空”的惊险细节,将抽象的安全风险具象化为可感知的身体体验,这种“以小见大”的选材方式,既贴近儿童生活经验,又具有强烈的现实警示意义。
构建“发现—行动—反思”的叙事闭环
文章从“意外发现隐患”到“主动排除风险”,再到“追问他人责任”,形成完整的叙事逻辑链。这种“问题解决导向”的叙事结构,不仅展现了儿童应对危机的行动力,更暗含对公共安全责任的朴素认知,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深刻内涵。
二、细节描写:身体感知强化真实体验
动作分解传递紧张感
“右脚伸出—前半脚掌踩地—后半脚悬空”的连续动作描写,配合“空荡荡”的触觉反馈,将瞬间的惊险感具象化。这种“慢镜头”式的细节分解,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潜在危险,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
心理描写凸显成长意识
“要是把脚伸短点…也许就要掉下去了”的假设性心理描写,既展现了儿童特有的具象化思维,又暗示其对危险后果的理性预判。这种从“身体感知”到“风险认知”的递进,标志着儿童安全意识的觉醒。
三、价值升华:从个体行为到社会责任的延伸
主动担责的公民意识
小作者不仅立即盖好窨井盖,更发出“经过的人为什么不行动”的追问,将个人善举升华为对公共责任的思考。这种超越年龄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当代儿童公民意识的萌芽,具有可贵的启蒙价值。
对“施害者”的批判性思考
“最可恨的是搬窨井盖的人”的直白表达,虽显稚嫩却直指问题根源。这种对公共安全维护者失职的批判,展现了儿童朴素的正义感,也为成人世界敲响警钟——公共安全管理需要每个环节的尽责。
四、写作特色:童言童语中的叙事张力
口语化表达增强现场感
“天黑黑的”“空荡荡的感觉”等生活化语言,以及“伸短点”“蹬空”等儿童化表述,保留了事件发生的即时性与真实感。这种未经雕琢的童言童语,反而形成独特的叙事魅力。
对比手法强化情感表达
通过“我盖好井盖”与“他人未行动”的对比,以及“搬井盖者失职”与“行人可能遇险”的因果对照,形成强烈的情感张力,使简单的记事文本具有思想深度。
五、教学启示:生活写作的范式样本
培养“风险识别”的观察力
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潜在危险(如松动地砖、裸露电线等),通过“危险地图绘制”“安全标语设计”等活动,将写作训练转化为安全意识培养。
构建“问题解决”的写作框架
借鉴本文“发现问题—采取行动—反思根源”的结构,指导学生记录校园/社区中的真实问题(如课桌椅损坏、垃圾分类不当),培养实证性写作与批判性思维。
激发“社会参与”的写作动机
鼓励学生将作品投稿至社区公告栏、校园广播站或网络平台,让文字转化为改变现实的力量,实现“写作即参与”的公民教育目标。
总结:一篇具有公共安全启蒙价值的佳作
这篇随笔以儿童视角揭示了窨井盖隐患背后的社会治理问题,其价值远超一般的生活记事。小作者从惊险经历中提炼出公共责任意识,用稚嫩笔触叩问成人世界的失职,这种“以小搏大”的写作能量,正是生活写作最珍贵的内核。建议教师将此案例作为“风险叙事”写作专题的范本,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中发现写作意义,在写作实践中培育公民素养。
后一篇:中国顶级教育家泰斗点评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