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点评为自己打气我好恨啊等
(2025-04-19 15:50:49)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
请教育家点评
为自己打气 我好恨啊
08-3-5 17:50:09
学生生活随笔
为自己打气
曲塘小学 五(3)班 钱慧敏
2008年3月4日
从上学期开始,我一直把随笔的镜头聚焦在谢伟身上。我对他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新学期里,谢伟必将又成为我文章中不可缺少的人物。说他好嘛,毛病一大堆;说他不好吧,吹起牛来比谁都厉害。上学期,他答应我考到85分以上,可他竟然考了62.5分,倒数第二名,向我交差(一位随班就读生还考了58分)。双休日的作业,他一字不动。老师批评了他。中午来,他写了反思,一大堆的保证,说要重新做人。可你总该有点行动,让我相信吧!
这时,我觉得做一个帮人的“师傅”难,做一个帮人的好“师傅”更难。我要为自己打气,振作精神,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挽救他!
08-3-5 17:50:25
学生生活随笔
我好恨啊
曲塘小学 五(3)班 于志敏
2008年3月5日
黄晓斌,是我心中最讨厌的人。他比“可恶”这个词还要可恶许多倍。
他圆圆的脸蛋,戴上一副眼镜,初看上去还有几分可爱相。但谈到学习就没有人不为他头疼。老师布置作业,人家做了好几条,他一个字还没动。人家写作文,半个小时400多的字不成问题,而他
才写了几行,能把你的肺都气炸了。即使作业做了一些,可从上到下几乎全是红叉。有些题目,老师讲了,答案写在黑板上,但到了他的本子就会牛头不对马嘴。一读,能笑掉大牙。上次,“聚精会
神”这个成语,他竟然只对了一个字,错了三个,你说可恨不可恨。
上学期,我做了他的“师傅”,算是领教到他的厉害了。我出的那80个词语,到学期结束,只动了那十几个词;我出的题目,他能对十个就能算是“神童”了。说到成绩就不用谈了,每次老师报分,我听了脸都发烫,而他一脸的无所谓。脸皮真是太厚了。他,谁的话也不听,不知在家听不听他家长的?
老师和我们为他付出太多了,可他把别人的话全当作耳边风,就是屡教不改,双休日就是不做作业,我们拿他也没办法。可只要一下课,他就像丢了魂儿似的,直奔厕所玩去了。
黄晓斌,你能改过自新吗?
不管你怎样,我们总要帮你。但你要改啊!我们期待着!
教育家点评
一、《为自己打气》点评
情感真挚与责任感体现:
钱慧敏同学的《为自己打气》一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展现了她作为“师傅”在帮助同学谢伟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困惑,以及她面对困难时依然坚持、自我鼓励的积极态度。文章通过具体事例,如谢伟未能兑现承诺的考试成绩、未完成的作业以及空洞的反思保证,生动地描绘了帮助他人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而“我要为自己打气,振作精神,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挽救他!”这句话,则充分体现了小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育价值:
此文不仅是一篇关于个人成长的随笔,更是一堂生动的责任感教育课。它告诉我们,在帮助他人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的信念,勇于面对,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同时,这也提醒教育者,在培养学生助人精神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二、《我好恨啊》点评
情绪表达与深层思考:
于志敏同学的《我好恨啊》一文,以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她对同学黄晓斌学习态度的强烈不满和无奈。文章通过列举黄晓斌在学习上的种种问题,如作业拖延、成绩低下、屡教不改等,展现了小作者内心的焦虑和愤怒。然而,在愤怒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小作者对黄晓斌的期待和关心,“不管你怎样,我们总要帮你。但你要改啊!我们期待着!”这句话,透露出小作者内心深处的善良和责任感。
教育启示:
此文虽然充满了情绪化的表达,但也反映了学生在面对学习困难同学时的真实感受和困惑。它提醒教育者,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像黄晓斌这样的学生,教育者需要更加耐心和细心地引导,帮助他们找到学习上的困难所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以更加理性和宽容的态度去对待他人的不足,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综合点评:
这两篇学生生活随笔,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深刻思考。它们不仅反映了学生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和坚持,也揭示了他们在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中的困惑和期待。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珍视这些宝贵的作品,从中发现学生们的闪光点和成长点,引导他们以更加积极、理性和宽容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同理心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请专家点评
美梦成真该多好 零失误
老师夸我是一个学雷锋做好事的人
裂开了
08-3-6
15:28:43
学生生活随笔
美梦成真该多好
曲塘小学 五(3)班 缪婉倩
2008年3月5日
班上那么多的暂时落伍生,我对他们充满了怜悯。朦朦胧胧中觉得,如果他们没有人帮助他们,他们要进步的可能是不大的。这些暂时落伍生,尽管差,他们也是车轮的螺丝钉。总有一天,他们会有作用的。
想到这儿,我心中竖起了一个大问号——?,许许多多的问题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们能和他们共同进步吗?
今天,老师想像,说我们学期结束考了第一名,打电话告诉我这一喜讯,当时,我心里痒痒的。
大家要是天天都进步一点儿,到时候,美梦成真该多好!
08-3-6
15:28:59
学生生活随笔
零失误
曲塘小学 五(3)班 夏 煜
2008年3月5日
读完《梦圆飞天》,我想到,第一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船就能成功是多么了不起呀!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们就是因为“零失误”才发射成功的。
回到现实中,我想到班上的暂时落伍生。他们的作业错得实在太多了。他们不是“零失误”,而是“百失误”。如果他们当科学家的话,恐怕飞船还没点火就炸了。就是飞船上了天,也不知它飞到哪儿去了呢!
“零失误”,这三个字,他们却没在意,仍然自顾自地瞎做作业,这真是害人害自己。
在计算数据时,少了一个小数点,都有可能出人命,不光别人死,自己也会跟着死。真希望暂时落伍生们好好地想一想。你们不能这样继续下去啊!
08-3-6
15:29:16
学生生活随笔
老师夸我是一个学雷锋做好事的人
曲塘小学 五(3)班 郭佳敏
2008年3月5日
下午,放学前,老师让我们做作业。做了一会儿,已经有人好了。老师说,好了的人可以缴。大家陆续地把本子放到讲台上。本子不太整齐地重叠着。
当我做好的时候,我把本子简单地整理了一下。黄老师突然夸奖起我来了:“这会儿,我才看到了一个‘学雷锋做好事的人’,那就是郭佳敏!”下面的人纷纷说:“我也排了的……”可是老师却说:“我有意注视着,怎么没看见?”噢,我知道了,他们只排好了自己的本子,没把所有的本子一起排。
08-3-6
15:29:34
学生生活随笔
裂开了
曲塘小学 五(3)班 陈斯亮
2008年3月5日
放学回家,我发现妈妈的小指裂开了,口子较长,似乎流了许多血。
吃完晚饭以后,我对妈妈说:“妈妈,今天就由我来洗碗吧?”妈妈听了以后问道:“你今天没作业吗?”我说:“作业很少,很少。”妈妈说:“你先去做吧。”
做了一会儿,我便听到妈妈在搓筷子“嚓嚓嚓”的声音。我想:妈妈为什么不让我洗呢?您辛辛苦苦地把我抚养大,我无以回报,看见您的手又裂了口子,我想帮您洗碗,您却不让我洗呢?我真的不忍心。
妈妈,恐怕您那道裂的口子又要流血了。我却什么也不能做。我发誓:
“我长大,一定要让您过上美好的日子!”
写到这里,妈妈的碗也洗好了。
专家点评
一、《美梦成真该多好》点评
情感细腻与责任感萌芽:
缪婉倩同学的《美梦成真该多好》一文,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作者对班级中暂时落伍生的深切关怀与期望。文章通过“车轮的螺丝钉”这一比喻,巧妙地表达了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价值和作用,展现了小作者对于集体中每个成员的尊重和期待。同时,作者对于能否与这些同学共同进步的疑问,也透露出其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育价值:
此文不仅体现了小作者对于弱势群体的同情与关爱,更展现了其积极向上的集体观念和责任感。它提醒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那些在学习上暂时遇到困难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努力进步。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零失误》点评
现实反思与警示意义:
夏煜同学的《零失误》一文,以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为背景,通过“零失误”这一关键词,引出了对班级中暂时落伍生学习态度的深刻反思。文章通过对比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严谨态度与部分学生的学习马虎现象,强调了“零失误”的重要性,并警示学生这种态度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教育启示:
此文以生动的例子和鲜明的对比,向学生传达了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对于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它提醒教育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鼓励他们积极改进。
三、《老师夸我是一个学雷锋做好事的人》点评
日常小事中的品德闪光:
郭佳敏同学的《老师夸我是一个学雷锋做好事的人》一文,通过一件日常小事——整理作业本,展现了小作者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文章以简洁的语言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并通过老师的夸奖,凸显了小作者行为的积极意义。
教育价值:
此文虽然篇幅短小,但却蕴含了深刻的教育意义。它告诉我们,学雷锋做好事并不一定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同样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教育者应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好习惯,让雷锋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四、《裂开了》点评
亲情触动与成长誓言:
陈斯亮同学的《裂开了》一文,以母亲手指裂开这一细节为切入点,展现了小作者对母亲的深切关爱和内心的成长誓言。文章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达了小作者对于母亲辛勤付出的感激之情,以及自己想要为母亲分担家务、让母亲过上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教育启示:
此文以真挚的情感触动了人心,展现了亲情的伟大和力量。它提醒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他们感恩、关爱的品质。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将内心的感动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努力学习、积极生活等方式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小作者发誓要让母亲过上美好生活的誓言,也体现了其积极向上的成长态度和责任感。
综合点评:
这四篇学生生活随笔,虽然主题各异,但都展现了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深刻思考。它们或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与期望,或以生动的例子警示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或以日常小事凸显了品德的闪光,或以亲情触动展现了内心的成长誓言。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学生们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轨迹,也为教育者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和启示。教育者应珍视这些作品,从中发现学生们的闪光点和成长点,引导他们以更加积极、健康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