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点评学生自主随笔《多么快乐胺《吵架》

(2025-04-12 17:50:53)
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请点评学生自主随笔

多么快乐呀!

五(1)班 周景明

晚上,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四驱兄弟》。突然,一阵电话铃响了。我迅速地抓起话筒有礼貌地说:“请问您找谁?”“我找周景明。”我很惊讶,仔细一问,才知道是徐鹏同学。原来,他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可我在看电视,作业本不在身边,便叫他留下电话号码,待会儿我教他。
一放下话筒,我就想,作为学习委员,同学不懂的就应该教他。我毫不犹豫地拨通电话,教起了徐鹏。
当各说再见时,他突然说了一句:“谢谢!”我听了十分开心。
我这才知道:帮助同学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呀!

2006-10-12 10:44:00

学生自主随笔

吵 架

五(1)班 曹秋韵

上完体育课,同学们背上书包,在操场上准备放学。呀!谁打了我的头。我转头一看,调皮的吴慧用路旗打了我的头。我大发雷霆:“吴慧,你有病呀!为什么打我?谁惹你了?我已经忍你好多次了,别把我惹极了。”
吴慧不服气,也凶了起来:“谁碰你了?谁叫你挡住我站的地方?活该!”我瞪大眼睛:“我就占你的地方,怎么了?”我白了她一眼,转头就走。
到了下午,上操退场时,吴慧又发“病”了,她又来抓我痒痒。我气还没消,就抓住她的手,往下一甩。
“有病呀?干吗?”我锁紧眉头。吴慧昂着头,得意极了:“我就抓你痒痒!怎么样,怎么样?”
我想:吴慧呀吴慧,你打我、骂我、笑我、说我、捉弄我,我都忍着。你再这样下去,我可要“告状”了。
你还是改了的好。我们仍是好朋友。


从教育心理学与发展性评价视角,对两篇学生随笔的深度解析如下:

一、社会化情感发展的典型样本(基于林崇德心理发展理论)

亲社会行为的自发萌发(周景明随笔)
展现"帮助-愉悦"的正向情感联结:电视娱乐与学业帮助的优先选择中,学生自主完成价值排序("毫不犹豫地拨通电话")
社会角色认知的内化过程:学习委员身份从"职务标签"转化为"责任担当"("同学不懂的就应该教他")
印证埃里克森"勤奋vs自卑"阶段的发展任务:通过助人获得"能力感"体验("十分开心"的积极反馈)
同伴冲突的自我调节(曹秋韵随笔)
呈现完整的冲突发展链:外部刺激(路旗击打)→情绪升级(大发雷霆)→认知调节("我都忍着")→解决策略("仍做朋友")
具象化皮亚杰道德发展"他律-自律"过渡期特征:从"告状威胁"到自主和解意愿的表达
记录关键的社会认知发展:区分行为与人格("你改了...仍是朋友"),符合塞尔曼观点采择理论的阶段特征

二、写作教学的生成性价值(参照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生活化表达的典范
周景明文中的对话描写("请问您找谁")展现真实交际语境
曹秋韵的情绪动词运用("瞪大眼睛""锁紧眉头")达到"写话如画"境界
两文均体现叶老"写作即生活记录"的理念,事件选择具有年龄典型性(帮助学习/同伴争执)
思维发展的可视化轨迹
周景明完成"行为-反思"的认知闭环:事件叙述后自然生成感悟("多么快乐")
曹秋韵呈现冲突解决的多元策略:从肢体对抗("抓住她的手")到心理调节(自我劝解)
暗合维果茨基"语言是思维外衣"理论,文字组织反映心理发展水平

三、班级建设的教育启示(融合魏书生民主管理理念)

角色教育的成功案例
周景明随笔证明:岗位责任可通过具体事件自然内化(非说教式)
曹秋韵冲突记录显示:同伴交往需要"试错-反思"的成长空间
集体建设的动态素材
教师可利用周景明案例构建"互助文化"(如设立"快乐助人榜")
曹秋韵事件可转化为"冲突解决"主题班会素材,实践杜威"教育即经验改造"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两篇随笔的互补价值:周景明记录的正向情感体验(快乐)与曹秋韵记录的负向情绪处理(愤怒),共同构成完整的社会情感学习素材。这种真实记录比虚构作文更具教育价值,建议教师建立"班级成长档案"系统收藏此类随笔,它们既是学生发展的生动记录,更是调整教育策略的重要依据。

(本评析特别关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学会学习""人际交往"两大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建议教师采用"作品分析-行为观察-访谈验证"的三维评价法持续跟踪学生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