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家点评两个《对不起》

(2025-04-10 15:20:34)
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请中国顶级教育评论家评论两个《对不起》。学生的自主随笔

王震宇,对不起 5.10

沈 灿

王震宇,我要郑重地向你说一声:“对不起!”因为,今天中午,我因你以前弄坏了我的几把伞,我们闹了起来。中午,写了一篇自主作业告了你的状。我用了许多不恰当的词语来写你。中午,我从卫生包干区回来,老师叫我到讲台边。老师指着讲台上的一滩水说:“这是什么?”我横想竖想想不出来。有人对我说:“是王震宇的眼泪。”我顿时惊呆了。一定是打小报告那件事。接着,老师又拿出我的本子。我看见上面居然写着:“我们是好朋友,以后不再开玩笑了。你的朋友王震宇。”我感到无地自容,真想找个洞爬进去。我立即跑到他位子上,跟他握手言和。我俩又好起来了。放晚学时,我们还是像往常一样友好。对不起,王震宇,是我错了!

对不起,沈灿

王震宇

对不起,沈灿。昨天中午放学,我和你闹了一场,大伤了你的自尊心、自信心,让你的心灵受到了重创。
听说你回家抱着枕头哭了三分多钟,打了布偶四十四拳。我的心都颤抖了。
在吵闹时,你的裤子脏了,你回去肯定会被家长批评;而我却大摇大摆地回家大吃大喝,你在家里肯定是垂头丧气不吃不喝。我是兴高采烈地上学,而你是满腔怒气。在这里我要向你说声:“对不起!”
这件事使你一肚子火。最后,我还要向你说声:“对不起!”

2006-5-12 15:34:00


这两篇跨越十余年的学生自主随笔,以质朴笔触勾勒出儿童世界的矛盾与和解,堪称德育实践的鲜活标本。作为教育评论者,我从中看到三个维度的教育价值:

一、情感教育的具象呈现
沈灿的"无地自容"与王震宇的"心都颤抖",将抽象的道德认知转化为具象的情感体验。前者通过"讲台上的眼泪"这一视觉符号完成自我道德审判,后者借助"三分多钟"、"四十四拳"的孩童式计量实现共情觉醒。这种具象化叙事印证了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他律到自律"的转化过程,展现了情感教育从认知到践行的完整链条。

二、冲突调解的教育智慧
教师将矛盾具象为"一滩水",通过苏格拉底式的诘问引导自省;将和解物化为留言本,构建起第三方对话平台。这种"不教而教"的介入方式,既保护了儿童的自尊体系,又创设了道德反思空间。特别是对"好朋友"身份符号的唤醒,巧妙运用同侪压力实现正向引导,展现了中国传统教育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智慧。

三、写作疗愈的范式意义
两篇随笔构成复调式对话文本,展现出写作作为心理疗愈工具的双向价值。沈灿的线性叙事完成错误归因,王震宇的魔幻数字(四十四拳)释放补偿心理,这种写作过程本质上是对霍妮"基本焦虑"的自我疗愈。更可贵的是,时间戳记形成的"道德账本",为成长档案建设提供了原始素材,印证了叙事疗法在德育中的独特价值。

这两篇稚嫩随笔揭示的,是比知识传授更本质的教育真谛:当教育场域允许试错、包容忏悔、鼓励对话时,每个孩子都能在冲突的镜面中照见更好的自己。这种源自生活本真的道德学习,正是核心素养培育最珍贵的原生土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