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光寺记游(下)

(2010-07-30 00:22:11)
标签:

宝光寺

经书

《华严经》

金银粉

徐悲鸿

成都市

文化

分类: 天地行走

意寂禅师,俗名傅世立,今年47岁,重庆市开县人,2004年5月,继贞意禅师之后,担任宝光寺第二十五代方丈,同时兼任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和成都市人大代表等职。

禅师把我们让进问本堂,堂内已陈列了两幅当代国画大师的真迹。

一幅是徐悲鸿的《立马》大中堂,画中的骏马,征鞍甫卸,浓鬣犹张,回首长天,似有未竟之志。这是现存徐悲鸿尺幅最大的墨马,高177厘米,宽95厘米。画上的题记讲述了1942年秋,徐悲鸿自渝来蓉,在陈静珊将军陪同下游览宝光寺的故事,题记中写道:“壬午晚秋,蒙将军导游兹土,适届月满,入夜倾谈,叹为平生之乐。翌晨写此,聊记胜概,以献寺中”。

另一幅是张大千的工笔重彩《水月观音》,这是张大师1941年在敦煌的写生精品,被世人誉为“一生杰作”。此画高166厘米,宽75厘米。画中的观音菩萨,宝相庄严,意满神丰,头饰珠翠,身披璎珞,斜倚水岸湖石,凝望空中冰轮,身边端放宝瓶柳枝,身后生有翠竹祥云。画的右上角,也有长款,记述民国三十四年十月,张大千在成都举办画展,此画引起轰动,巨商大贾,争相抢购,唯四川教育厅长郭有守以为事关国粹,不宜流入坊间,遂请示四川省主席张群同意,由新都县“邦人仕女”出资购入,奉在宝光寺收藏。

这两幅杰作,我们曾在寺院“文物精品馆”见过复制品,真迹也是不轻易示人的。

压轴戏是展示元代金银粉《华严经》和据说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贝叶经》。

《华严经》是佛教华严宗的重要经典。经书一般都是墨本,此经却是用金银粉书写,因其罕见而弥足珍贵。金银粉经为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陕西的光明禅师所写,原为80卷,现仅存五卷,至今已有719年。经书装在一个红木的函盒中,戴着白手套的寺僧,轻轻打开函盖,卷首是一个四折的的册页,宋锦裱褙,蓝色的纸本上,画着华严三圣举行法会的场面,据说正是图解本卷经书的内容。画面全部用金线勾勒,人物形象饱满、生动。画页下面是分装的五卷经书,字大如蚕豆,正文全用银粉书写,但遇“佛”、“如来”、“菩萨”等字及其年号则改用金粉。这套《华严经》,书画同体,金银交辉,画则线条流畅,构图精美,书则结字谨严,笔画刚劲,洵为稀世珍宝。

《贝叶经》则是用贝多树的叶子刺写的经书。贝多,亦称贝多罗,是一种类似棕榈的大树,高可七八丈。其叶长阔,可在水中浸沤,晾干后裁成大小一致的片状物,用针刺写文字,便是贝叶书了。这本经书出自古印度,清代清福和尚游历暹罗(今泰国)时,国王待之以礼,临别赠送了这部经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福将经书带回宝光寺,成为“镇寺三宝”之一(另一宝是铜合金优昙花,也在精品馆见到了)。这部《贝叶经》为梵文《华严经》,长48.5厘米,宽6厘米,厚6厘米,共131页,四周边沿涂以黄金,中有两小孔,以丝绦穿结,置入一檀木匣中,匣底有一纸,上有:“贝多罗真经,乃清福上人游印度拜得者,历二千余年之久,稀世珍宝也!”。

我虔诚地戴上手套,摘下眼镜,近距离细看那梵文,只见淡褐色的贝叶,如同一页页粗粝的糙纸,上面密密麻麻,刺满了连成一片的无数个小圆圈,那笔触坚毅而果断,字距绵连而行距清晰,无疑是精美的硬笔书法,虽与中国的软笔书法大异其趣,仍让我这个不懂梵文的“老外”叹为观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