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杨宪益(三)没有得逞的“阴谋”
(2009-11-29 00:07:21)
标签:
阴谋唱和附骥激将法杨宪益文化 |
分类: 文坛轶事 |
我的和诗寄出两天后,邵燕祥再发邮件过来:“和诗绝佳。但如发表,可六首录四。”他对其中的两首谈了看法,不主张发表,并告黄苗子归家后已续成一律:
年年年尾尾巴长,
银锭桥边坐老杨。
有淡芭枯(菰?)能过日,
辞威士忌免伤肝。(邵按,应是广东韵)
老来少得狐朋聚,
佳日难将鹊渡忘。
南国风光冰雪惨,
秦王汉武费思量。
在信中,邵燕祥还说:现在有唱有和,缺的是杨公自己打油一首。是否可请你将你的和诗送呈杨公,同时趁热打铁,“催”出他一首两首来?如杨公有诗,则事较完美,兄不妨写一纪事性随笔,交香港大公报的《大公园》一发。
这个主意当然好。杨宪益、黄苗子、启功、邵燕祥,以前是经常唱和的。但这次不同,我如果掺和进去,似有附骥之嫌,所以我很犹豫,而且我同杨宪老虽然见过面,但不像和唐瑜、黄苗、丁聪那么熟悉,唐突拜访也不方便。我向邵燕祥表达了这层意思。但他似乎很想促成此事,所以他又来邮件:
“杨公是性情中人,且极随和。建议你先写一信,附上和诗,请他一笑。估计他收到信后,即可趁热打铁,打电话给他,争取能去拜望一下;他现在客人少,颇寂寞,如有能谈得来的人,我想他不会拒绝的。不过谈话时间不要太长耳。在谈话中不妨相机请他唱和(也许去信中就可以激将法,促其和黄诗)。——我们这样计议,算不算‘处心积虑’?一笑。总之,想法让老人多写点高级打油诗也....希望杨公能在你的有力争取下,写出诗来。”
2月25日,我按照邵公的意思,给杨宪老写了一封信,附上我的和诗,寄到杨府。后来也打过几次电话,但没有人接。我估计老人可能不在家,也就没有再联系。
现在我很后悔,如果当时我多打几个电话,也许就能联系上老人了;如果老人心情不错,或许还能亲聆他的教诲;更可惜的是,以他的捷才,他可能当场赋得“七步诗”,那么,这个世界就又多了几首精品打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