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敦高氏宗谱》(十六卷)本民国二十年(1931)绿野堂本评述一毗陵高伟

(2023-06-26 10:29:21)
标签:

普敦高氏宗谱

绿野堂本

评述

绍美公

毗陵高伟

分类: 家谱家训

《普敦高氏宗谱》(十六卷)本民国二十年(1931)绿野堂本评述一

毗陵高伟

我的父亲原名高耀庭,解放前读书时由私塾老师改名为高东明,他生于1932年,他是家里的老大,属猴的,生日是农历十二月初九,现在身份证上的年龄小了二岁,是因为当时为了上高中怕年龄大改小的。

父亲是一位农业植保和病毒专家,一直在浙江省农科院的植保所和病毒室工作,退休时的职称是副研究员,父亲是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著名的植保专家陈鸿逵先生的研究生,在科研上写过一些论文也取得过一些成果,曾得过农业部的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他们的那个专业领域中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显然他不是最成功的,因为搞科研需要灵感、运气、刻苦,当然还需要其他方面的素质,父亲很显然不是最成功的专家,但是父亲是属于靠个人的努力读书改变自身的命运者。父亲是普敦高家塘走出的第一个研究生。由于父亲的努力,这让我们后辈们有可能接受更好的教育,面对更广宽的社会空间,在观念上也有了新的变化,至少是从农民的实用现实走上了非功利的艺术理想。

普墩一字现在有个土字旁,其实这是后人无学问的误传,家谱上是没有土字旁的,敦是敦伦、敦厚之意。

普墩高家塘虽然不是一个偏僻的山村,属于苏南地区的一个普通小村,但其历史还是很久远的,从家谱看出,这一支高姓从元代开始就在此生活。目前我能知道的家谱有两种。

【江苏武进】普敦高氏宗谱十二卷

(清)高致远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绿野堂活字本十二册  北图藏

注:封面题《毗陵高氏宗谱》。

【江苏武进】普敦高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高近纲主修    民国二十年(1931)绿野堂活字本 十六册    历史所藏

据说现在村里还存有家谱,但因为我们已离家太久,一直无缘一见,小时候曾听祖父讲过家谱的情况,是在1931年重修的,当时村中有祠堂,也有公产,分送家谱时仪式很隆重,是四个人抬进家的,但这些东西解放后都灰飞烟灭了。后来看到高路加先生《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1997)一文,其中说:

常州高氏分支众多,大体都是南宋晋陵令高彻的后代。但北郊九支中,有一支于宋元之交因战乱自松江华亭(今属上海)迁来。这就是分布在常州青山门北20里的普敦高氏,据常州绿野堂《普敦高氏宗谱》中所录撰于明万历二年(公元1575)的《创修宗谱原序》说:“始祖原籍华亭,号称绍美,曾举孝廉。”

绍美公的后代中出了一位明朝开国功臣、汝阴侯,就是绍美公的5世孙高逢时的儿子高显,字公行。当元末四海鼎沸,豪杰并起之际,高显加入了朱元璋反元义军的行列,任指挥之职。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潼关以东已全部被明军所控制。七月,朱元璋下令北伐,高显和其他将领率领益州、济宁、徐州等地军马遵照大将军徐达的军令,在东昌会合,并在徐达指挥下,于闰七月渡过黄河攻取彰德、广平、赵州等郡,继而进军至德州,和名将常遇春及毛让、程华等会合,又进至长芦,元军将领左佥院闻风而逃,大军直抵通州,元顺帝率后妃、太子等宗室人员仓惶北逃。八月二日,明军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在这次北伐战役中,高显获得平生最显赫的战功。其次是在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平羌将军丁玉指挥的松州之役中,高显也建立了功勋。第二年九月,高显去世,谥号武肃

1919年修浙江《浦阳高氏宗谱》,高显一支后裔迁居浙江永康清院街,几代后又迁居浦阳县东十里的马墅。高显和扬州高明三同时代,约为高傒68世孙。如果高显是高傒68世孙,哪我就是高傒93代世孙了。

高教授的分析是可信的,小时候曾听爷爷说过,普敦高氏来自于宋元之交的松江华亭。如果高教授的推论准确,普敦高氏始祖应该是春秋时期齐国的高傒,太公姜尚之后。

时代昌明,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本来难得一见的这两个家谱,原来是藏在高阁,普通人是难以一见的,现在随着古书的电子化,终于能见到了PDF版的家谱了,当然对于家谱这样的古籍,真正关心的人并不会很多,专家们也精力有限,很难作深入的解读,只有其谪系后人才可能会感兴趣,想了解自己身世的历史的由来,时代虽然只过了近一百多年,但后人对于祖先的了解已很少了。我可以说是近五十年以来第一个详尽研究这一家谱的普敦高氏后人。我们的家谱历史上经过八次编修,最新的两个版本是)高致远修的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绿野堂活字本十二册与高近纲主修的民国二十年(1931)绿野堂活字本十六册,后者是前者的续修,前面的十二册的内容是相同的,但因为排版的关系,后者有许多错讹之处。例如对于我的五代祖高洪金就排成了高金洪。所以家谱要看老的,这样才更准确,后代在翻刻时难免有错误的。我们家的这两个家谱印刷和编制都很精美的,但存世总共只有76部,每本都有文字编号,哪一房领的都能查阅。

《普敦高氏宗谱》(十六卷)本民国二十年(1931)绿野堂本评述一毗陵高伟《普敦高氏宗谱》(十六卷)本民国二十年(1931)绿野堂本评述一毗陵高伟

《普敦高氏宗谱》(十六卷)本民国二十年(1931)绿野堂本评述一毗陵高伟

《普敦高氏宗谱》(十六卷)本民国二十年(1931)绿野堂本评述一毗陵高伟

《普敦高氏宗谱》(十六卷)本民国二十年(1931)绿野堂本评述一毗陵高伟

《普敦高氏宗谱》(十六卷)本民国二十年(1931)绿野堂本评述一毗陵高伟

《普敦高氏宗谱》(十六卷)本民国二十年(1931)绿野堂本评述一毗陵高伟

《普敦高氏宗谱》(十六卷)本民国二十年(1931)绿野堂本评述一毗陵高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