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新课标I卷
适用地区:山东、福建、湖北、江苏、广东、湖南、河北、浙江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春风化雨,故事润心
高伟
一个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一个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个人与家国的命运,春风能化雨,故事润我心。
在我的人生学习、工作成长的旅途中,也不例外,有三个令我难以忘怀的故事,让我不断记起:
第一个故事出自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说的是在沧州之南,有座古庙靠近河边,因为发洪水,庙的山门被冲塌了,山门旁的两个石狮子都沉到了河里。过了十多年,庙里的和尚又募捐重修了山门,想在河中找回那两个石狮子来,一时竟然找不着。开始,有人认为石狮子是被河水冲到下游去了,就驾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向下找了十多里路,没有找着。有位住在庙里讲学的老先生听说了此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明白事物的道理,石狮子又不是木片,怎么还被洪水冲走?石头又重又硬,泥沙又轻又软,石狮子肯定深埋于河底的泥沙里了。你们沿河而下去寻找,岂不是太荒唐了吗?”大家听了认为说得有道理。这时一个老河工碰巧听到这件事了,就笑了起来说:“应该到上游去找,因为大石头又坚硬又沉重,泥沙又松又软,水不能把大石头冲走,但水冲石头的反作用力,一定会在石头的迎水之处冲刷为坑,越冲刷坑越深,深到石头的一半,那石头必然向前翻滚,日积月累,这石狮子就跑到上游去了。到下游去找,固属荒唐;在当地泥沙中去找,岂不更是荒唐吗?”大家按照老船工的说法逆流寻找,果然在数里之外找着了。纪晓岚由此认为,天下的事,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的是很多的,不能全凭主观想象去判断行事,这当然不错,但我们却能从这故事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哲学上讲实践和理论或者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时,都可以引这个例子,一种理论是否正确,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而仅靠小聪明和分析判断是很难辨识真伪的。其次,真理往往掌握在有实践经验的人的手中,老船工的看法之所以是对的,因为他有水边工作的经验。第三,我们在进行理论概括或重大决策时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能像那位老先生那样浅陋主观,自讨没趣。
第二个故事是父亲的教导,阐述事业的成功和努力与聪明的关系。父亲常说,有小聪明的人像一根绣花针,能够一下子捅破几层很厚的窗户纸,但不能捅破很厚的木板,而有毅力的人就像钻子,尽管捅窗户纸没绣花针来得快捷和锋利,但它能够钻透很厚的木板。历史上的一些有成就的科学大家的智商并不太高,也就是中人以上的智商,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有钻子一样的坚韧的精神。父亲还讲了《说苑·敬慎》中老子的老师常枞的故事,说有一次老子去看望自己的老师,请教哲学问题,常枞张开了自己的嘴巴让他看,老子看到了刚硬牙齿已掉了,而舌头却保存良好,因而悟出“柔能克刚”的道理,父亲并引《道德经》中的话说“飘风不终期,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天地的狂暴都不能持久,更何况人间呢?),宇宙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但人不能没有自己的意志和操守。当时正值七十年代中期,自己还不是很明白其中的意思,但这几个比喻却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也激励了我以后的学习生活的态度。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家庭教育的,说的是美国两个家族的家族史,这两个家族均已繁衍了八代。一个是爱德华家族,其始祖不仅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著的哲学家,他本人也以良好的教育方法培养和教育后代。在他们八代子女中,出了13个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60多位医生,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一位大使,一位副总理。而另一个家族的始祖叫做麦克瑟克,是个酒鬼,常常酗酒闹事,目无法纪。结果由于耳濡目染,后代中出了300多个叫化子、流浪者,7个杀人犯,60多个诈骗犯、盗窃犯,还有40多人死于酗酒械斗。这两个家族的沉浮迥异,但并不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的机械的血统论,也不仅是基因的遗传的因素。因为在后者家族中智商高的并不少。美国这两个家族命运的事例对于我们当前的家庭教育是面镜子。我们的家长也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言传身教,砥砺道德修养,形成勤劳、俭朴、好学、奋进、和睦的良好家风,成为儿女的表率。所谓春风能化雨,故事常润心。
《易传·文言传·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所谓“将门出虎子”,“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俗语,恰恰正是家长们长期浸润影响的结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