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缅甸时光:曼德勒山下木偶剧,箜篌凄艳

(2010-03-21 01:18:35)
标签:

背包旅行

原创

马背水手

缅甸

摄影

曼德勒

木偶剧

旅游

分类: 亚洲见闻

    终于有机会,慢慢地带着品味的姿态爬曼德勒山。来到山脚下,脱下鞋,放在随身的背包,带着悠闲品味的方式,光脚向上攀走。

    曼德勒山,那是比曼德勒城更有历史的。据说,当年佛学始祖释迦牟尼传播自己的哲学路过此山,曾指着山下广袤的土地,预言2400年后,曼德勒山下伊洛瓦底江旁,会出现一座繁华的大城。而后,1857年贡榜王朝的敏东王就是以这个预言为理由,将首都从三十公里外的英瓦迁到了这里。

    仅就我所看过的有关释迦的传记,这位约2500年前的东方哲学大师是否到过曼德勒,我是心有狐疑的。我知道,君权神授的王权统治手法,往往是为了在民众那里得到迁都的合理性。这,也许和中国北魏年间拓跋宏一定要迁都洛阳所玩弄的手法大致相似。

    但,这个传说,缔造了曼德勒这个城市,也使得紧挨城市的曼德勒山,成为缅甸佛教寺院的兴盛之地。

    曼德勒山只是一座小山,只有236米高,到山顶也只有1729级台阶,但沿途就有8座佛塔佛寺。而比这更甚的是,曼德勒山脚那似乎远望密不透风的寺院分布。我感觉,这里可能是我所见过寺庙密度最大的地方。这些寺庙往往还规模巨大,许多都是很有看头,比如佛世著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书”所在的固都陶佛塔、全柚木的金色宫殿僧院、洁白高雅的山达穆尼佛塔,等等等等,不可胜数。

http://s12/middle/43892cd4g823ec4e770eb&690
                               (图1:曼德勒山脚)

    赤脚逐级向上。曼德勒山沿路有八座寺庙,向顶攀爬实际上就是在沿路的寺庙中穿梭。由于游人不多,整个山都笼罩在静谧的氛围中,这种氛围,让心有了细细品味的愿望。在第一座寺庙,我很快就发现了我感兴趣的图案,夕阳洒过,光影明暗间或,生动而清晰。我很喜欢这张照片。

http://s6/middle/43892cd4g823ec5adb455&690

                        (图2)

    沿途,有僧人坐于山边冥想。我远远举起了镜头,却被发现,他摆摆手,我放下相机,歉意一笑。

    在大约三分之二的位置,我终于发现了那个传说中预言曼德勒城的佛陀姿势。这是佛陀镀金的8米高神像,巨大的佛陀一手向外指着山下的城市。我似乎感受到,这就是曼德勒城精神的源头。由于这个佛像太有名,也很容易检索到这张照片,我也没拍出特别来,就不上这张图了。

    而我已经记不清是在哪个寺庙了,我居然看见了这样侧面而对的菩萨像。这种造型,我是很少看见的,如此生动,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感知到不同的神情,似乎有些疑惑,似乎包容着所有疑惑。我在这尊佛像下,端详许久,徘徊良久。

http://s4/middle/43892cd4g823ec6371fb3&690

                       (图3)

    沿途还有一座高达15米镀金佛像。这尊立佛仪态安详,在《沉缅佛光》一书中也有这张照片,此处便不再雷同。那,确实是很巨大的佛像,站在15米的佛像前,顿觉人之渺小。

    临到登顶前,在满目金灿的佛塔下,我穿梭于连拱的建筑。这种连拱,在西方建筑中很常见,却在东方佛教建筑中很不常见。而这里给予我最深的感受,却是夕阳光线温暖的穿入,明暗的对比中,仿佛穿梭于时空的隧道。

http://s1/middle/43892cd4g823ec6c076f0&690

                                    (图4:连拱长廊)

    在最后登顶前,有一圈的金灿灿佛塔,在夕阳暖色的阳光照耀下,夺人心神。

    终于登顶。山顶平台上有一座方形寺庙,四周回廊由许多方柱和拱门组成,墙壁和柱子上镶满琉璃玻璃片,在阳光照射下发出灿烂光芒。寺庙顶部中央是一座金塔,周围环绕着一圈白色小塔。

http://s12/middle/43892cd4g823ed5a8359b&690

                               (图5:山顶寺庙)

    从山顶俯瞰远近的山川河流,景色十分优美,有天高云淡之感。山下四周佛寺佛塔处处,远处原野阡陌田连。而更远处伊洛瓦底江从天边处宛然而来。整个曼德勒城尽在眼底,却感觉,这中南半岛名城,高矮不一甚至稀疏的房屋掩没在大片的热带树丛之中,风光旖旎而原始自然。
http://s10/middle/43892cd4g823eee3f2b29&690
                                   (图6:俯瞰)
    在山顶流连,人很多,其中有很多年轻僧人在徘徊。这些僧人多在十几岁,都是附近寺庙学校的学生。因为这里外国人多,他们就在这里找外国人练习外语。也有几个僧人也找上了我。我也有幸地运用我蹩脚英语,居然流利地与他们稚嫩的英语交流。

http://s7/middle/43892cd4g823ec73a7756&690

                    (图7:英语交流)

    游逛山顶的寺庙。一位坐在椅子上的小女尼,引起了我的注意。在缅甸,我看见过很多这样的出家女童,按照佛家用语应该称其为沙弥尼吧。只是,我一直没有搞明白女童的成长如何和寺庙教育结合的,以及其中的性别差异的不同方式。也许,这个问题,只有留给以后了。而她的眼神,显然抓住了我。

http://s15/middle/43892cd4g823ec7b49ebe&690

                      (图8:沙弥尼)

    站在曼德勒山顶看夕阳。其实,从观赏夕阳的角度,当然在山顶是很不错的,视野开阔,俯瞰全城。但从摄影的角度,山顶不是拍夕阳的好地方,因为前后并无寺庙作为前后景可用。看过了蒲甘、乌本桥等落日辉煌,对曼德勒山的落日自然就有了一些审美免疫。只是,那落日快速下坠的最后一刻停顿,让人惊诧。

http://s3/middle/43892cd4g823ed7fb4842&690

                                      (图9)

    直到太阳落尽,天色已晚,于是在黑夜中慢慢下山,感觉到整座山的安静和祥,感觉到行走在心的淡淡从容。

    下山。租坐偏三轮到达木偶剧院,时间尚早。于是向东寻找吃饭的地方,居然找到Green Elephant。这确实是一个庭院式高级餐厅,环境一流,里面只有外国人就餐,有浪漫优雅格调。我坐下。考虑到明天下午就要离开缅甸,于是决定奢侈一把,对着具有缅甸特色的菜猛点,恶狠狠地花掉14000介,为本次缅甸之行最昂贵的一顿饭。
http://s10/middle/43892cd4g823ef38aae39&690
                          (图10:Green Elephant餐厅)

    饭饱后,摆着八仙步,慢慢晃回那曼德勒著名的Mandalay Marionettes Theater。木偶剧是缅甸的国剧,而曼德勒的这个木偶剧院成立于1990年,曾出访许多国家,基本代表缅甸木偶剧的最高水准。

    在门口简单徘徊。这,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剧院,大致只能够容纳60人左右,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居然除了木偶剧舞台,还配有舞台下的乐池,也算小而精致、小而齐备。

http://s10/middle/43892cd4g823ef3d700b9&690

                 (图11:剧院门口)

    门前引导路两旁,挂着一些木偶,很精致。我试着拍了几张,只是没用架子,光线极差,发虚了,没法用。

    进入剧院坐下。环顾四周,发觉可坐60人的剧院只坐了一半,而且全部是欧美人,连个亚洲面孔都没有。我坐在其中,感觉自己很异类。

    前面,舞台幕布已经拉开,舞台的上方,被华丽的幕布遮住,是木偶艺人所在的地方。下方,乐池中的民间艺人,手持民族乐器,已经坐定,只是只能看见他们头,看不见他们的脸。

    陡然,灯光熄灭,一位弹缅甸竖琴的少女浮出舞台。我查过资料,这种乐器是缅甸弦乐器的一种,名叫弯琴,且有一个无比动听的称呼:凤首箜篌。第一次真实看见这种乐器,很兴奋,而弦乐丝丝倾诉的情感,与吹奏和打击乐器的伴奏一起,烘托出浓浓的民族韵味。

http://s1/middle/43892cd4g823ef404b390&690

                       (图12:凤首箜篌)

    此幕结束,粉墨人生的木偶剧,则鸣锣开场。

    首先两幕演出的是一些神话传说故事。缅甸的传统木偶剧源自11世纪,最初的主要内容就是神话故事。有数个青绿色装饰的木偶形象,类似于寺庙前守护的神。

    而让我感觉到震撼的是,这些木偶站上舞台,似乎陡然间充满了活力和生气,栩栩如生,翩翩而行,如同有了灵魂。这让我诧异。

    而后的几幕的木偶形象则鲜艳了很多,则表现民间的真实生活。

    我在茵莱湖看过木偶戏,感觉是简陋但很幽默,一种民间的狡黠与机智。但曼德勒木偶剧院的木偶剧,一开场,就让我感受到浓烈、艳美、细腻,难以思议。这种直接的视觉撞击,让我忍不住在自己的座位前,把三脚架合并成独脚架,并装上了相机。我,不忍心,错过这美丽艺术的定格。

http://s10/middle/43892cd4g823ef46f8189&690

                                    (图13)

    这些木偶,完全突破了我对木偶戏的已有影响,举手投足之间,颦笑生,神情姿态,居然有着别致的风情。
http://s13/middle/43892cd4g823f0a55453c&690
                                    (图14)

    其实这些木偶,都是穿上衣物的僵滞的木条,但,在这些木条上的无数线条牵引下,陡然间具有了人所有的灵性,或唱或跳,或舞或吟。

http://s5/middle/43892cd4g823f099e31e4&690

                                  (图15)

    一个个木偶出场,最后整个舞台上都站满了不同角色的木偶,或顾或盼,流光溢彩。

http://s4/middle/43892cd4g823f0c008b43&690

                                   (图16)

    在一幕接近结束的时候,舞台上方的帘布突然拉起,表演者出现在观众面前,他们不断抖动手中的一个架子,而架子上牵引着很多的线。他们的目光神情完全倾注在木偶身上,仿佛将所有对于美的感知感悟,通过这小小细线,注入到这些小小的木偶。我感觉,那倾注的,似乎,使得这些本来无魂的木偶,灵魂再生。

http://s13/middle/43892cd4g823f0cd6238c&690

                                    (图17)

    我想到东方不败的葵花宝典。葵花宝典如何能无敌于天下?不就是因为细腻内心的一点点灵动,都演化成壮美的飞针瀑布吗?那个时候,都合二为一了。不是身的合一,而是灵魂的合一。看曼德勒木偶剧,我真的感受到了这种心魂的合一。

http://s9/middle/43892cd4g823f501298b8&690
                                       (图18)

    在那众多的艺术家中,我看到了这样的姑娘,娴静,美丽,优雅,举手投足之间,具有温润的气息。我通过镜头仔细地注视着她,而她却无我地存在于她的木偶身上。在这梦幻迷离的粉墨人生中,我似乎已经成为,那细线下随之而动的木偶。

http://s14/middle/43892cd4g823ef31fd65d&690

                        (图19)

    舞台上演绎的故事还是那样缠绵,水袖翩跹,珠喉婉转。似乎有爱恨痴嗔,又觉得有苦乐况味。细腻而流畅,艳丽而多情。陡然惊觉,这哪里是木偶剧,明明就是真人扮相的人生演义。

    记不得是第几幕了,出现了木偶和真人的同台演出。一位小姑娘,在音乐的伴奏中,随着其后那位女士的操控手势,以木偶的神情举止表演着剧情。那个时候,两相对比,你很容易感觉到,已经很难区分谁是真人谁是木偶。不同的可能是大小,相同的,确是空灵鲜活的灵魂。
http://s11/middle/43892cd4g823f1eeaf7fa&690
                                      (图20)

    不经意间,木偶戏的演出已经到了最后一幕,他们的master在经过介绍后出场。我估计,所谓的master可能应该翻译成师傅,也许,也是他们的艺术尊者。

    在这一幕,上面的幕布不再放下,艺人和下面的木偶共动,满眼粉墨人生,让我分不清,哪个是真人,哪个是木偶,哪个是真实,哪个是幻境。只是看到,在上的艺人忘情痴迷,在下的木偶,一节节地被注入生命。

http://s8/middle/43892cd4g823f1f64fc47&690

                                      (图21)

   娇羞无限的旦、深情款款的生,华丽的装束、鲜艳的背景,如此迷离梦幻,那份由感官直至心意的花样年华粉墨烟云,挥之不去。那种传情达意,丝丝入扣,入心。

http://s13/middle/43892cd4g823f1fee5adc&690

                                       (图22)

    这一出演绎的,应是国王与仆人出游的故事,在这里,我看到了昔日帝王京华烟云,以及逝去不再复返的那淡淡忧伤。

    沉浸于这种极尽繁华演绎而凸显的失落,感觉到缠绵无法割舍的依恋。突然,master放声大唱,那苍劲苍茫的唱腔,如凄美绝唱,如决堤的洪水,淹没整个剧院,如骤然的疾风骤雨,覆盖大地。我的内心陡然沉陷,如同还习惯于京华烟云繁华似锦,却瞬间孤立地站立在原野。

http://s16/middle/43892cd4g823f20a57e1f&690

                       (图23:箜篌苍茫)

    我本乡野匹夫,直到25岁才开始系统性补课一些音乐基础知识。记得十几年前在学校电教的阶梯教室,第一次听《非洲交响曲》,那无穷无尽的打击管弦乐如裹杂着急躁的无尽生命力量,如大海潮汐一样滚过,一浪高过一浪,在抵达珠穆朗玛峰顶峰的那一刻,骤然停息。那一刻,内心如同被无法逃避的飓风抛上高空,却骤然落于旷野。那是孤独地被万物淹没却拥有万物的感觉。那是孤独身影下拥有一切的心灵满足。

    而那夜,在曼德勒,当那master苍劲茫茫凄美箜篌撕裂心灵防护的一刻,似乎空气骤然凝固,似乎万物陡然消失,似乎天地消失殆尽,而后,徐徐的第一缕温暖阳光,照在孑然立于旷野的那个身影之上。

    我承认,那一刻,我感动,不知道为了什么,几乎落下泪来。

    这是有魂的艺术,让我不得不深深感动,并为这次曼德勒之行没有错过它而感到庆幸。

    声停,剧院里似乎没有回过神来,死一般的沉寂。几秒钟以后,突然爆发出轰鸣的掌声。发自内心,持续不停。

    Master率所有演员站在舞台,向观众致敬。而Master如一棵树一般站立,神态安详,和煦地感染着这雷动的夜晚。那份优雅,那份洞悉心灵感受灵魂的从容,从此永留我的心中,感染着我。

http://s5/middle/43892cd4g823f1e802ab4&690

                (图24:优雅气度)

    这就是我看见的曼德勒木偶戏,以及置身于木偶戏的我。也算得“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那不是演绎的木偶,那是艺人心灵的表达,那不是技艺的展示,而是灵魂的表达。

    一个半小时的演出,似乎瞬间即完,却让我长久沉浸,不能自拔。

    沿着曼德勒皇城的护城河往宾馆走,沉默不语,却内心充满满足。侧望皇城,夜色下,皇城与我一般,沉默不语,又似乎欲言且止。

    虽然也偶尔去“鸟蛋”或者首都剧院,也始终有一颗感受的心,但我应该算是不太懂戏剧的。而今夜,粗陋的我敞开了心扉,且体会到了一个民族的民间艺术的直觉和灵魂。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一本经典的介绍缅甸旅行的《沉缅佛光》,会把两个粉墨艳丽的木偶,作为封面。那小小而呆板的木偶背后,藏着的,却是这个民族敏感纤细的内心。

    抬头看天,似乎天籁之音依然传来,觉余音绕梁。

    这箜篌绝唱啊,凄艳绝伦。让我,总担心写不好它,却不得不得不记它。记住那被淹没的一刻,记住内心触动到一个民族内心柔软的一刻,记住感知灵魂浸染灵性直至相知的一刻。

    生命中,能被感动,本就是幸福。

http://s15/middle/43892cd4g823f0b3a21ae&690

                              (图25:粉墨人生何为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