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娟姐的文章

(2006-03-19 02:31:15)
分类: 法律人的足迹

一起走过的日子

 

 

早就想写一点东西纪念那段一起走过的日子,人们都说做深刻的东西是记忆,而记忆却又是可以诉诸于笔端的,便想将那段经历写成文字,想来以后怀念我的大学生活时必定很有意思。

 

(一) 有一种力量叫做集体

忘不了刚开始时的窘况,那时申晓娟和王圭宇尚未加入,我们又初次接触这么纷繁复杂的案件,简直是一筹莫展。直到上一届理律杯的老队友申晓娟的加入,还有随后法苑才子王圭宇的加入,情况有了根本性转变。在一次次的讨论甚至“争吵”中,赛题中的法律问题一个个浮现出来,只是没有可供参考的资料,院里全力支持,将图书馆、资料室向我们全面开放,我们一口气从老校区搬来了四五十本书,接下来便是看书、做笔记、讨论、做主线,进行书状的制作,申请书和答辩状要同时提交,围绕着一条主线同时完成两份观点完全相反的书状,难度可想而知,鉴于此,我们进行了分工负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书状制作是一个艰辛而枯燥的过程,而且由于在电脑上操作,经常会有意外丢失文件的事情发生,虽然很心痛,但是还是咬牙从新来过。当我们两份书状新鲜出炉时,特别是当我们看到出题人对赛题的分析竟然和我们讨论制定的主线完全符合时,我们觉得吃多少苦都是值得的。接下来要一次次地修改书状,进行口头模拟比赛,说句不太谦逊的话,现在想来觉得我们这个集体真是“白金组合”,一路克服困难,突出重围,终于到达了让我们最初都不敢想的地方!有一种力量叫做集体,他无坚不摧。

 

(二) 我们是朋友

若不是残疾这个比赛,若没有这两个多月的同甘共苦,我不可能多了七个好朋友,我们可能到现在也不过是泛泛之交。这两个月,我们的确做到了“除了睡觉,时时刻刻都在一起”,一起朝着一个目标努力,一起吃苦,一起开心地笑,伤心的流泪……

而今我又回到了正常生活的轨道上,彼此之间不常见面。似乎和以前没什么变化,只有我们自己心里知道这段经历给了我们很多。最近总是不自觉想到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想到比赛前我们一行人去做头发,陈冉、徐明顶着新发型,忐忑不安地问了一路:我们吓人么?……

想到他们趁我不在时排出的“七剑”排行榜,我竟然高居第二!后在我不懈努力之下终于降至第三。总想起在清华园料峭的清晨里踩着高跟鞋步履匆匆的样子,想起在北京天安门前的狂风中,我带着喜婷那条绿围巾仍旧和陈冉被冻得哆嗦不止……那些傻傻的样子被记录进了每一张照片,想起他们看照片时笑得快抽过去的样子……

不知不觉中,我们一起走过了这段路程,也许随着时光流逝,我们都会淡忘,但是永远不会淡忘的是——我们永远是朋友!

 

(三) 感谢的人

我们的成绩和法学院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十分不开的,我们要感谢得太多了。我们要感谢黄书记,她听说我们需要查阅资料,便立刻申请我们使用图书资料,需要请教老师,她也立刻和相关老师联络,经常就在我们忘记了吃饭的时候,她微笑着出现,带我们去吃饭……书状初步完结后,黄书记审查时不厌其烦一遍遍地逐字逐句推敲审核。在北京比赛时她和宋雅芳老师照顾我们起居饮食,比赛完后又带我们去了她的母校北大,给我们讲解、照相……

还要感谢领队宋雅芳老师,一直给与我们支持指导,在北京比赛完后,因为一些意外我们情绪很低落,老师和黄书记特意到我们房间中劝慰我们。

还要感谢各位老师的的指导,特别是焦艳红老师、周庆老师,特别是在北京比赛时,老师还一直进行电话指导。

还有申晓娟、陈冉、李超三位上场队员,他们为此付出了比我们更多的心血,特别是李超,他一人连战三场,真的很辛苦!

 

结语:

过去的终究已经过去,不管还有多少希望与遗憾,我们衷心希望下一届理律杯队员能够更上一层楼,因为我们相信郑州大学法学院的学生不比任何学校的学生逊色,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小圭哥的文章
后一篇:徐明姐的文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