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三)宋史本纪完结
(2024-05-04 15:11:22)
终于把这流水账一般的《宋史》“本纪”读完了——我也不晓得自己读这个有什么意义,基本上读过就跟没有读过一样,大约阅读是我的一种本能,读了就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所有的“本纪”都是一个套路,如:“本纪第九”:天圣元年春正月丙寅朔,改元。庚午,契丹使初来贺长宁节。癸未,命三司节
浮费,遂立计置司。戊子,以京东、淮南水灾,遣使安抚。辛卯,发卒增筑京城。
二月戊戌,许唃厮啰岁一入贡。丁巳,奉安太祖、太宗御容于南京鸿庆宫。壬
戌,减诸节斋醮道场。
三月甲戌,奉安真宗御容于西京应天院。丙子,诏减西京囚罪一等,徒以下释
之。赐城中民八十以上者茶帛,仍复其家。甲申,诏自今营造,三司度实给用。辛
卯,司天监上《崇天历》。行淮南十三山场贴射茶法.
.......
而读完整部“本纪”,我连日期地名甚至官名都还是搞不清楚。虽然也下载了几张北宋南宋地图,但查来查去好些地名都查不到,应该不是度娘不靠谱。而是北宋南宋的皇帝太不靠谱了,江山不断被蚕食,地名还被不停改来改去。所以读这种史书还是要有注解才比较好,至少晓得事情发生在现代的什么地方。期间倒是看到很多熟悉的人名,但大多只是被一笔带过而已,这毕竟是历代皇帝的本纪,能在这里面留个名字的都是历史上了不得的人物了,想来后面的列传应该也他们的专属。
不过读完“本纪”也不是全无收获。比如历代皇帝的大致情况还是了解了,谁比较清明谁比较昏庸也有了个大致概念。让我特别震惊的是宋朝皇室的子嗣竟然那般艰难,不是不能生,而是生一个就死一个,生一个死一个,没有几个能活到成人。甚至好几个皇帝都是从宗室过继过来的,比如千古名君宋仁宗就没有儿子,只好把濮王赵允让之子赵宗实过继过来养为皇子,是为宋英宗。宋哲宗也没有活下来的皇子,所以他的弟弟继了位,是为祸国殃民的宋徽宗。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赵构也没有活下来的儿子,于是过继了宋太祖七世孙,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的宋孝宗。而在位三十年的宋宁宗赵括九个儿子都没有活下来,倒是也过继了宗室子立为太子,还被权臣篡改了遗诏另立了一个宗室子为皇帝,是为宋朝第十四位皇帝理宗。而在位四十年的宋理宗同样没有活下来的儿子,于是立他的侄子赵禥为太子,是为宋度宗。一般来说,把跳海而死的末代皇帝赵昺算上宋代共有18个皇帝,事实上宋度宗死的第二年南宋都城临安就被大元占了,在位一年多的宋恭帝向大元递了降书,南宋到此就算亡了。后面两个被拥立的南宋皇帝,不过是不甘心灭亡的南宋大臣们扯的两面旗子,最终也很快就倒下了,算不得数。所以三百多年的北宋南宋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只有十六位,而以宗室子过继为皇子进而即位为帝的就有五位。读“本纪”的时候读到很多次某年某月皇子生,很快又是某年某月该皇子薨。开始我还觉得古代这婴幼儿生存条件太差了,连皇子都这么难养活,更何况普通老百姓也就是史书中的细民。后来越读越觉得不对劲,就算难也不至于这么难吧?于是心里暗搓搓的想这或许根本就是人祸,毕竟后宫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活下来的地方。百度里还有说宋朝皇室子嗣艰难的原因是基因,我觉得这个不太靠谱,毕竟赵家还是武将世家出身,这基因再差能差到生一个死一个?还有说皇子的生母身体太弱,所以导致皇子生存率太低。这个倒是有可能,但那毕竟是皇室,举全国之力供养的皇室,身子再弱也能调养好吧!
对于宋朝的印象,全国人民都是这个认知:武力值太弱了!两个皇帝被俘虏,半壁江山被抢夺!读完“本纪”我更觉得他们弱爆了。简直是被金也就是契丹按到地上摩擦摩擦再摩擦,就算后期金朝内部乱了,南宋以为有机可乘而出兵北伐,还是照样被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卸甲。纵观整个宋朝,能打的武将没有几个,最厉害的岳飞还直接被赐死狱中。倒是一些有雄心却无实力的家伙如韩侂胄上了位,却也落了个兵败如山倒最终也身首异处的下场。武将世家出身的宋朝为什么这么弱呢?知乎上给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因为腐败,因为重文轻武,因为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等等....但是过去的很多朝代都有这些问题的啊,为什么偏偏宋朝就被契丹打得这么丢人现眼呢?
《宋史》“本纪卷二十二”赞曰:宋中叶之祸,章、蔡首恶,赵良嗣厉阶。然哲宗之崩,徽宗未立,惇谓
其轻佻不可以君于下。辽天祚之亡,张觉举平州来归,良嗣以为纳之失信于金,必
启外侮。使二人之计行,宋不立徽宗,不纳张觉,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虽然“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很可笑,但如果真的宋不立徽宗,历史走向肯定是另一个样子,只是历史没有“如果”二字!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