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先天性椎管内占位病变(五)

(2010-06-24 09:04:11)
标签:

转载

分类: 我的医学影像世界
 

  脑脊液动力学相关性囊肿

一、概论

本类疾病的形成,均与脑脊液动力学有关,但其起源发生在胚胎形成时期,故并入先天性椎管内占位病变章节中介绍。这类囊肿包括:先天性硬膜外囊肿、椎管内神经束膜囊肿和隐性骶管内脊膜膨出等,一般统称为椎管内囊肿。

(一)先天性硬膜外囊肿

  多发生在胸段椎管内,国外报道30岁以下好发,11~20岁者占三分之二,男:女为4:3。多数伴有脊柱后凸畸形。由于颈、腰、骶段髓外囊肿见于20岁以上者较多,故认为胸段囊肿易被早期发现,与此处椎管狭窄,容易产生症状有关。囊肿通常以窄蒂、在背正中、或是后侧方脊神经根套袖处与硬脊膜相连,除少数外多与蛛网膜下腔相通。同一患者椎管内可有多处囊肿,互相不通。显微镜下囊肿内壁被覆扁平细胞,似蛛网膜细胞,但其外壁具有无血管的胶原结缔组织成分。囊肿多为长圆柱形,可延伸占居椎管的多个节段。囊肿的蒂常位于囊肿的顶部,与脊髓蛛网膜下腔相通,有的为无蒂或蒂已闭锁。囊内液体与脑脊液相同,但有的蛋白含量略高。

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学者推测在硬膜外和蛛网膜间存在发育缺陷,由于蛛网膜下腔脑脊液波动,致硬膜外空间逐渐扩张,这种扩张直至硬膜外和蛛网膜之间的沟通得以封闭消失才会停止。这一脑脊液动力学观点对椎管内髓外囊肿形成的机理,是可以作出合理解释的。也有学者直接将囊肿称为先天性脊膜憩室,或是硬脊膜先天性缺陷,受脑脊液流体静压力及脑脊液搏动而形成的蛛网膜疝。还有专家提出,少数病例是因外伤损害了硬脊膜而形成本病,这一类属于后天性因素。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