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集体宿舍田园牧歌豆腐斩肉路灯思乡 |
分类: 穿越达人的扬州小菜 |
孩子小的时候,一家人住在我爸爸学校教工宿舍,教工宿舍的最后一排留给年轻教师.
还有一些临时安置的撤迁户,他们大多与学校有一些联系。
这些人没有多少专业知识,但生活经验很足。他们把年轻教师废弃的脸盆,水池,装上土撒上太阳花,五角星花的种子,或者种上大蒜,老葱,再养两只鸡,把小路两旁的碎地种上青菜,茼蒿,一派田园景象。
印象最深的是个圆脸的老太,个子不高,总一身蓝布大褂,一双黑单鞋,干干净净,有六七十岁的样子。
她是个不得闲的人,早上跑瘦西湖一大圈,然后在菜场买点肉,转回家在门前的小菜地,拔几根大蒜,煎一把青菜,再在瓷坛子里摸出两只前几天攒下的鸡蛋,一顿中饭以肉丝炒百叶,起锅前撒上大蒜叶,弄个青菜蛋汤,香得不得了.
小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每天按时的作息制度,以至于她家的电费都没几度,她老说:“人年纪大了,看电视花嚓嚓的,眼睛吃不消。”弄的抄电表的师傅把她家电费当新闻说。
老太太的拿手菜是豆腐斩肉,一般她烧这个菜自己也吃不了一两只,总是给她女儿留的。
很好的冬天太阳晒到年轻教师的书桌上,凌乱的房间里唯独书桌上批好的作业本是码得齐齐的,年轻人上课去了,铁将军把门。
老太家是很少关门的,给这一排平房添了烟火气。
一张方凳上面放着纱布裹好的豆腐,上面压上石板,水滴滴答答从方凳上滴落,太阳把粗粝的水泥地晒得发白,地上留下豆腐水的深色印记。
老太坐在小板凳上剥毛豆,她养的两只懒洋洋的鸡围在一堆毛豆荚周围,不时老太剥到坏豆子,虫豆子,随手一丢就喂鸡了。鸡一边挥着豆荚,一边转头啄啄毛,太阳花一到秋天就被老太铲了,种上了菜,碎地里大蒜茁壮,青菜翠绿。
就这么滴答一个小时多,老太的毛豆早在锅里煨烂,拆开纱布包,反扣出豆腐,就这么随手剁上几刀,和上肉泥,配上葱姜末,丢油锅一煎,刺啦倒进开水,浇上酱油,盖上锅盖,炉门关小,随它慢慢焖去,老太又到两棵树之间拉绳子晒被子去了。
冬天的日头短,似乎下午的一个瞌睡就过去了,路灯亮了,白色搪瓷罩子的路灯像个倒立着的问号,白炽灯散着黄光,校园四周由于树多,越发显得暗,“嘀,嘀,嘀”老太的女儿推着26自行车回来了,这种26车除了链条声音大,倒也非常开路.
女儿在电厂上三班,估计今天是晚班,回来拿豆腐斩肉,明天老太孙子有午饭菜了。
豆腐斩肉排在不锈钢大饭盒里,一共六只,两排,酱香浓郁,下面衬着毛豆,老太精心得又给不锈钢饭盒套上两层塑料袋,装上女儿自行车的前篓,两个人一路出来,老太一般陪女儿走出整个校园,然后自己折回。
张爱玲说再好的月亮也昏黄。月亮是昏黄的,路灯是昏黄的,不过,月亮是用来思乡的,路灯是家的记号。
下课铃响了,一会会年轻教师夹着一摞作业本回家了,老太家的豆腐斩肉的香味还有些,冬天人对温暖的气息十分敏感,想:老太家的。
年轻教师打开门,泡上热茶,坐下来改作业,并开始想家。
原料:豆腐四块,肉泥半斤,香菇10只,虾米一把
调料:葱,姜,盐,糖,生抽,老抽,料酒,黑胡椒粉,麻油,大豆油,水淀粉。(适量依各人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