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

(2013-11-23 18:21:15)
标签:

四川达州

小孩扶老人

丛焕宇

道德

     是“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

    四川达州达川区三小孩扶起摔倒的老婆婆,被老婆婆反诬陷,不出意料,事件呈现与同类“假摔”一样的发展脉络:一方的情势是咄咄逼人,讨说法,索赔偿,未遂,便闹着要对薄公堂;另一方的情况则是被动的,责怪自己多管闲事已无济于事,最迫在眉睫的是要寻证人,找证据,为自己证清白,寻解脱。此时,如果能找到有力的证据是最好不过的了,但事实总是,往往遇到这样的倒霉事时,以理服人的证据还真是难找。于是,胶着状态下就该轮到舆论登场了,仿佛有默契的定律作怪,但凡一时间分不清黑白的事情,人们总爱倚重舆论架托的道德法庭来说道说道,至于能起多大作用,那是后话,反正先说出来,总比憋屈着要痛快。是“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



是“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

    跟着“痛快”的还有广大网民,e时代,上网是道简单易行的情绪出口,写博客、刷微博,玩qq空间,登陆msn,就能把事情拿出来说道。所以常屡见不鲜事于事主发帖诉苦求助,广大网民愤愤不平,拔刀相助。达川区三小孩扶老婆婆这事就是这情况,在事情尚未分出子午卯酉时,网络上的观点是不趋同的,立场大致有三:挺老婆婆,贬三小孩儿;顶三小孩儿,骂老婆婆;倡导尊老爱幼,将个别问题普遍分析,取象比类叩问本源。

    由此及彼,我想到了当年南京的彭宇案,以及辽宁朝阳一例我亲自负责组织记者调查的事例。这两件事情堪称是达川事件的前车之鉴,前者以彭宇的悲剧收场,后者以救人者的清白告捷。可谓悲喜两重天,而达川的事件结局又如何呢?就在昨天,达川警方给出答复,三小孩无辜,老婆婆讹人。事情至此,网络上的指向渐趋明朗,痛骂老婆婆依靠卖老,为老不尊的言论成了主流。写这篇小文前,我特意梳理过,可将善后观点归结为以下两点:老人正在变坏;坏人正在变老。有博友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还举了自己身边的例子,其中证明“坏人正在变老”那一条让人印象至深,概是“我们邻居那女人,虐待80多岁的老娘,不给吃喝还不算,还霸占她老娘的房子,赶老人出门,最后把老娘逼死了,她不但一滴眼泪都没掉,还在尸骨未寒的老人面前跳脚大骂。如今这女人正在变老,而且比以前还坏!”与此相对作“老人变坏”说的也不甘示弱,相继举出实例捍卫观点,其中不乏有“某老人年轻那会德艺双馨,年老后贪婪混账,无恶不作”,以及“老年人性侵娃娃幼女,甚至有变态老人鸡奸异性儿童”等。

    我觉得,莫衷于是的事恰恰是最值得探讨的事,尤其是关乎道德伦理以及风化的事情,如果不较真讨论、达成共识,无论对现在,还是于将来,都是个隐患。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感谢争论,感谢事件发生以及之后的舆论发酵,事,不说不清,理,不辨不明,大抵就是这个道理。继续讨论“老人变坏”、“坏人变老”这一话题,我赞同多数网友的观点,不止于就事论事,将个体的问题简单地做个体化的分析,而应该做刨根问底的追问探究,往事件的本源上“刨祖坟”,刨得越深越彻底越有助于遏止此类事件的再度发生。于是,我们共同的指向便集中到了环境之于人的变化这一课题,对此,我们的祖先早有为先“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说的就是环境恶化之于人的恶变的潜移默化影响,道理很简单,好比在雾霾锁城的都市里想让白衬衫保持一尘不染,能做到吗?如果觉得这话片面武断,还可听听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环境与人关系论:“环境影响人的成长,但它并不排斥意志的自由表现。”词句该是公允的,浅显的理解为,排除意志力极强的个体,多数人的成长还是会收到环境的影响,如我们正在争议的“变坏的老人”和“老人正在变坏”。

 

    不能否认,如今我们生活的环境,丛生太多让“老人变化”或“坏人变老”的诱因,比如医疗的、保险的,福利的,养老的,制度的等等,所以在回答一些网友的问题时,我也并不隐晦表达对此事件的就事论事的观点:“无论是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具体到‘假摔’这个问题上,总绕不过‘伤不起、真的伤不起’这个现实的魔咒。试想一下,如果医疗不再是在肉体的伤痛上高筑的债台,如果养老不再是儿女们不堪承受的重负,那么还会衍生如此普遍的‘假摔’和道德沦丧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