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家乡双胞胎姐妹同患尿毒症

如果没有接踵而至的恶梦侵临,46岁的郑长福和妻子,本该是辽宁铁岭西丰县民德乡一对正在乐享天伦的农民夫妻,上有年过古稀的爹娘,下有一双活泼懂事的孪生女儿,虽然郑老太太因十年前患脑出血落下病根,需要时不时吃这药那药,但郑长福夫妻俩勤劳朴实,又肯吃苦,日子过得纵是紧巴,却不失欢乐,尤其是看着一双乖女儿出落成大姑娘,郑长福两口子觉得这日子特有奔头,乐观的他们有时一边干农活,一边乐滋滋地哼唱二人传,著名笑星赵本山是家乡的骄傲,铁岭人从不缺少用幽默制造快乐的细胞。
然而,属于郑长福一家人的快乐在2011年七八月间戛然而止--------原本健康活泼的大女儿郑双,一段时间来总觉得身子没劲,家人发现,郑双的脸色发白,不时露出痛苦的表情。便连劝带哄领着郑双到县城医院去检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医生出具的化验单不啻晴天霹雳_______肌肝指标高达1100,郑双患上了尿毒症!病魔无情,花季的女孩儿,尽管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却不得不踉跄以对生命的拐点。
接下来的日子凄惶而忙碌。为了救女儿,郑长福夫妻俩东挪西借,勉强凑了些钱,便急三火四带着郑双赶到沈阳陆军总院,做透析治疗。没有什么医疗常识的夫妻俩天真地以为,只要郑双做了透析,病就会好起来,殊不知,尿毒症的顽固不会给他们丝毫乐观的幻想。一个半月后,郑长福再也无力支付巨额的医疗费用,在女儿的生命和捉襟见肘的现实对奕面前,他流着眼泪为大女儿办理了出院手续。他记得那一天,郑双是笶着离开医院的,因为这起码满足了她的心愿_____别再糟蹋钱了,家里本来就没钱。
然而,疾病从不会同情患者和家属的境况。就在郑双回铁岭后几天内,疾病,不,确切地说,是父母对女儿的生命的抓手,将郑双再次送进医院,她必须靠透析维持生命,所不同的是,这次是在西丰县城医院。原因不言而喻______这里的费用要比大城市里的好医院低!
人都说,孪生姊妹之间的感应神秘而纠结,这不无道理。自从姐姐郑双发病以来,妹妹郑闯的身体也大不如前,并且也出现乏力,脸色苍白的症状。2012年10月,让郑家人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_____郑闯在姐姐发病一年后也同样患上了尿毒症。福不双至、祸不单行,郑长福,这个名字里祈求长福的男人,此刻已到了崩溃的边缘。他诅咒过命运不公,甚至诘问过自己的前生做了什么逆天的事,可冷静过后,他还是做出了决定,妻子留在西丰陪护大女儿,自己带小女儿郑闯到省城治病。这回,郑长福选择去辽宁中医,因为他咨询过,吃中药要比用西药便宜得多,所以他也就拒绝了医生要与郑闯做透析治疗的建议。
自1992 年出生以来,这对双胞胎姐妹很少有单飞的日子,可这一次,她们却不得不接受命运的调拔,握手道別。分开之际,姐妹俩以泪洗面,各自哀求父母终止自己的治疗,以便省下钱來,为另一个争取最大的生命机会。郑长福忘不了临行前大女儿哀求他的那句话:"爸,别给我治了,我病重,已经是有今天没明天的人了,妹妹病轻,一定治好她!"郑长福的妻子更忘不了小女儿临行前跟姐姐的约定:"姐姐,坚强起来,我们不能分开,永远!"
一双女儿,两个心肝宝贝,又是两个无法避讳的尿毒症患者,摆在郑长福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因无钱医治,放弃一双女儿。而为人父母者,这条路换作谁也无法走通;另一条路是砸锅卖铁,求助亲朋,不顾一切为保女儿的生命。这条路注定艰辛难行,可郑长福夫妇却坚持要走下去。为此,夫妇俩每天只靠嗗凉馒头果腹,靠存床(借床位)或打地铺来暂缓疲惫的身心。郑长福说:"我们就靠每人三亩地过曰子,俩孩子一下子都倒下了,现在已经花了十五六万元,是该借的亲戚朋友都借了。"
未来,郑长福不知道该如何以对,他也不是没想过向社会好心人求助,但他告诉我,"哪好意思跟人张嘴,谁挣的钱都不容易。"他这么说的时候,又猛吸了一口烟,烟雾弥散开去,空荡的住院部大厅角落里,郑长福枯瘦憔悴,眼里噙着浑浊的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