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差钱的老太太为什么状告子女?

(2010-02-26 23:00:40)
标签:

不差钱

养老

生活

法庭

孝道

官司

丛心开史

杂谈

  不差钱的老太太为什么状告子女?

              丛心开史

    71岁的刘老太有三个在乡邻眼里很孝顺的孩子,不仅会给老人送去生活费,而且,就连孙儿孙女们也会时不时地给老人送钱。但刘老太还是把三个子女一起告上了法庭。开庭时,老人说:“我不要钱,只要他们每个月回家吃顿饭。”(2月25日《重庆时报》)

     就为了让孩子们“每个月回家吃顿饭”,老人硬是把儿女们告上了法庭。坐在被告席上的儿女们是一肚子不解和委屈:生活费已经给得很充足,老母还有什么不满意?其实近几年来,类似刘老太这样的父母很多,他们与子女对簿公堂,诉讼请求也都惊人一致:不要钱,就是要子女“常回家看看”。

    许多人疑惑:怎么现在的老人真难养?有吃有穿还不够。其实,虽然赡养父母乃为人子女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如何赡养父母才是真正尽孝却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全面理解的。长久以来,赡养父母都是只注重物质层面,但这只是赡养之义的一个层面,《礼记》里讲:“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孝”绝不是给吃给穿就足矣的,因为这和养犬马无二,真正的“孝”应该是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并重。因此,“常回家看看”成为越来越多老人状告子女的目的,不是说老人变得难赡养了,而是传达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空巢家庭里老年人的精神缺乏慰藉,很多人生活在孤独凄凉之中。

    随着社会进步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很多年轻人而言,赡养父母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小,令父母衣食丰足不是难事,而且有一部分老年人有自己的退休金或养老保险金,足够自己吃用。但是衣食无忧的老人们却并不快乐,没有含饴弄孙、没有亲情围绕、“望穿秋水”也难见孩子一面,那种孤单寂寞是任何锦衣珍馐都排遣不了的。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把子女告上法庭,希望通过法律的力量唤回孩子对自己的关爱。

    我国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是不争的事实,随着“空巢”家庭的日益增多,精神赡养已经成为重要养老诉求。承担精神赡养责任的,责无旁贷的当然是子女,因为亲情是无法替代的滋润老人心灵的甘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能够让辛劳一世的父母独自流泪;但是,保障精神赡养应该借助道德与法律的合力,要尽快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和完善我国目前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有关精神赡养方面的法律责任,让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权得到切实的保障。
作者常颖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