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情不打折短信拜年又如何
丛心开史
春节说到就到,沉浸在传统的节日里,除了合家团圆,吃好喝好等必要安排外,恭贺新禧,拜大年同样是不可缺少的节日活动。那么,虎年拜大年,是登门叩拜,还是发短信表达祝福?不同的表达方式,相信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效果。
之所以特别提到短信祝福,是因为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短信拜年渐有取代传统拜年习俗的势头。
据2008年 2月14日《每日新报》发表的统计资料显示:
春节期间,全国发送170亿条短信,按每条70字计算,合11900亿字。这些短信相当于238000本《战争与和平》的字数总和;2009年春节期间,全国3.93亿手机用户的短信发送量再次以几何倍数激增,数量之大,令人咂舌。
面对来势汹汹的短信拜年,对传统拜年方式情有独钟的人们深表担忧,疾呼“拇指祝福、短信拜年来势汹汹,如不再想点办法,恐将积重难返。”
更有民俗专家指出,短信拜年的隐忧绝不止于数量的庞大,还有深层次的颠覆伤及传统的习俗。比如,短信拜年过于程式化,千篇一律的拜年嗑多出自同一个摹本,缺乏一对一的针对性,看似拜年,更像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敷衍;短信拜年缺乏真情实感,应景之作缺乏传统拜年的人情味,久而久之可能导致人情更加淡漠、社会更加冰冷”。与其发短信应付礼节,还不如省点信息费,索性不拜年。
因短信拜年而心生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是“与其短信拜年不如不拜”,又显得过于感情用事。事实上,无论是因循传统拜年礼节,还是采取短信拜年方式,本意都是向亲戚朋友表达问候之意,牵挂之情,是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大年里传递的友善情愫。就好比那些百听不厌、倍感温暖的问候语,一句“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新年快乐”尽管说了千遍万遍,也会让人充满快乐和满足。
虎年春节这就到了,因循传统的拜年习俗,是每个国人捍卫传统文化习俗的责任,如果您能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那么,您就尽可能地走亲访友,当面献上节日的问候;倘若不能亲自登门说句“给您拜年”,那么也不妨写个情真意切的短信,真心实意地表达由衷的节日祝福。只要你的真情不打折,短信拜年又有何不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