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血腥标语是一剂苦口良药

(2009-08-18 15:04:02)
标签:

血腥标语

张国举

丛心开史

醉驾

孙伟铭

飙车案

药房

杂谈

    血腥标语是一剂苦口良药

     丛心开史转

    15日,全国集中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拉开序幕,夹江交警在县城挂出了多幅宣传标语,但其中两条标语显得尤为醒目,上面分别写着“酒后驾车者医院给你开好了房间”、“酗酒开车是驶向死亡与坟墓的选择”等警示内容,被一些驾驶员认为太血腥、不够温馨。(8月17日《华西都市报》)    
    以往春风化雨式的宣传标语,这两条宣传标语的确不够温馨甚至带有诅咒的味道,令人感到不爽。在某些人眼里,这也许是一种利用公权实施的语言暴力抑或被指为某些人不合时宜的阴暗心态,但在笔者看来,这其实是一剂“苦口良药”,更能够起到警示驾车者遵章行驶的作用。
    讳言,宣传标语作为引导人们遵纪守法、维护公共秩序的必要手段,为了起到告知、劝导、警示的作用,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围绕如何令人乐于接受煞费苦心,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不可否认,人性化、温情化的标语传统的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也显现出了一些弊端,即宣传标语日益模式化,千篇一律的人性化、温情化在某些领域渐渐失效,特别是在一些需要给予危险警示的领域,那些诸如“请多一些××,少一些××”的人性化与温情化的标语不啻于隔靴搔痒。
   事实上,这样的教训早已太多。比如说一些河流,明明有警示牌告知“河流水深,请勿游泳”,但仍然有人以身试险。例如今年6月份发生在北京野长城的一对夫妇被雷击身亡的惨剧,野长城路边明明有“未开发长城,禁止攀爬”字样的告示牌,还是未能阻止人们冒险。为什么会这样呢?警示语不疼不痒无疑是原因之一。
    在当前酒后驾车频频祸起的语境下,我们谆谆善诱的宣传标语还不够人性与文明吗?为什么不能阻挡“马路杀手”们的快意酒瘾?毫无疑问,文明、人性、温情是建立在权责对等与客观现实需要的条件下的,如果春风化雨式的宣传标语有效,想必夹江交警实无必要放着现成的标语不用而选择带有血腥与诅咒味道的标语。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某些人动辄指责这种“血腥标语”是利用公权实施的语言暴力抑或心理阴暗,那就大错特错了!应当看到,“血腥标语”其实正是出于治病救人的良苦用心与善政理念。换句话说,为了让宣传标语发挥实效性,适度地多一些痛感与警醒,只要有助于司机醒酒与醒脑,只要能够避免与减少酒后驾车杀人的悲剧发生,即使带有些血腥的味道也是值得的。正如驾驶员刘先生说:“太吓人了,看了就忘不了……反正我以后肯定不敢酒后开车了。”
    一言以蔽之,对于报道中的雷人标语,我们只需看到其良苦用心,不必斤斤计较其血腥味道。“血腥标语”,我看就很好。

  本文作者为时评人张国举,本报评论投稿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