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年岁岁“花”(钱)相似

(2009-01-31 18:24:14)
标签:

白毛女

回家过年

喜儿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情感

   年年岁岁“花”(钱)相似

                     丛心开史

    人家的姑娘有花戴,你爹我钱少不能买,扯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扎呀扎起来……,这是歌剧《白毛女》中的一段唱腔,当年,我嚼着粘豆包吃猪肉炖粉条过年的时候,隔村的草台班子总爱唱这一出。那年月没有电视,没有如今流行的网络游戏,只有大人们小赌宜兴,小孩子们的满世界疯野。而跑个十里八村去听戏,也是孩子们过年的一大娱乐享受。

    与其说听戏,倒不如说是调皮捣蛋更为贴切。那年月因为娱乐活动比较贫乏,孩子们去听戏,在意的倒不是内容,而是过程,一路上打打闹闹,到了戏台子底下抻着脖子勉强看了屁大功夫,就迫不及待地央求大人给买个糖葫芦什么的,大人们图个消停听戏,往往不会太多计较掏钱,不然他们会惹来一顿闹腾,而搅了好戏。

    杨白劳这段唱腔可能就是我去听戏的收获,不过不是在戏台子底下洗耳恭听而来,恰是在往返途中听大人们学唱的。没有了糖葫芦,没有了大人们关注的戏子表演,在听戏回来的路上,孩子们大多表现的要比去时乖得多,大人们学唱戏文,孩子们倒是不敢捣蛋的,不但倾听二手戏文,而且还间或对不明戏词问个所以然。杨白劳唱的戏文,就是我从大人们嘴里问出原委的,所以能从内心里记住没钱过年的窘境,以至于逢年关手头不宽裕的时候,我总要想到《白毛女》。

    不过,过年总是要花钱的。回老家过年,尤其是要豁出点血本。不仅因为乡下人讲究长幼尊卑,讲究过年的礼节,而且还因为空手回家会破坏和亲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会让舅舅姨妈七大姑八大姨们挑理。花钱不再多,讲究落人不落门,在意是否心里把亲戚当回事。我和亲戚平日往来不多,可每年只要回去过年,总发现亲戚多到数不过来,关键时刻,总有挂万漏一的尴尬。几次经验教训之后,我便在准备礼物的过程中,特别超支预算,这样方可尽最大可能堵塞人情漏点。可我毕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人,没有一分钱活络钱,口袋里的人民币都是用血汗钱赚来的,要打点人情装脸面,只得打肿脸蛋充胖子,硬撑着。

    今年回家过年更是感慨良多,用我苦笑着讲给朋友的戏谑话便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哎,其实我们比杨白劳好不到哪去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