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三个女人不得不说的故事
丛心开史
在大词人、大散文家苏轼心中,杜诗、颜字、韩文,堪称各自领域里的上乘佳品,值得他毕一生之功醉情研磨,皓首穷经,苦学不辍。
所以,当后人展卷品读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前、后)等名篇佳作,品味其或婉约,或洒脱的风格时,依稀能感受到杜甫诗歌的风韵,隐约能寻觅到颜真卿书法的遒劲,间或能遐思迩想到韩愈散文长江大河的奔流气势。

我喜欢苏轼的作品,不仅因为他的散文与词,字里行间充满别样的心境和超然出世的遐想,而且还因为,由衷地欣赏他的炽热真性情。感动他一位千百年前的文人骚客,却也能敢爱敢恨,且爱的淋漓,爱的荡气回肠。
我感佩他无愧一位怜者大丈夫,无论填词,还是写散文,皆以最真挚的笔触,最酣畅的笔墨,感慨系之。用“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样心酸的文字,寄予《悼亡妻》的悲凉,用“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慨叹《赤壁怀古》的惆怅与激荡,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铭记悲欢离合的爱情。
我感悟,与其说苏轼是在写作,不如说是写他自己多舛的人生。与其说他是托物遣怀,不如说他是在追悼一去无回的韶光,以及和三个女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我们可以在苏轼的词中,悄然漫溯他的情感世界,走进他的青春岁月。那是怎样的恩爱缱绻啊!十八岁的苏轼,与同郡的美妙女子王弗喜结良缘,新婚伉俪,情深意笃。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不料仅仅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苏轼肝肠寸断,日思夜梦,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难想像到,苏轼在精神上受到了怎样沉重的打击。直到丧期满后,苏轼再婚,他的第二任夫人是王弗的堂妹王闰之。新婚不久,苏轼便开始了坎坷不堪的仕途颠沛,妻子王闰之无怨无悔地陪他宦游四方(就是在《后赤壁赋》中“归而谋诸妇”的女人)。元祐八年,即公元1093年,王闰之又去世。
苏轼的爱情再度受到重创,此后没再续弦,而是在王闰之为其买下的丫鬟朝云的陪伴下,了此残生。在新党复政,苏轼却远贬惠州的日子里,她始终跟随着他,成为苏轼晚年最为知心的红颜,怎料朝云在绍圣三年又因染瘟疫先他而去,年仅34岁。此后四年,苏轼在孤零中撒手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