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邢台日报》4月25日发《春天密码》

分类: 最新发表 |
春天密码
周桂芳
我家的厨房,是母亲菜园时令蔬菜的直供市场,三餐四季,轮番上桌的都是母亲亲自种的时令蔬菜,却无时不透着母亲智慧的生活密码。
我每月都会抽空回乡下看望母亲,或者接母亲进城来小住。说是看望母亲,不过是我在食堂买点儿包子、馒头、油饼,超市买点儿鱼、肉、水果等,大多是拿去一家人当时打了“拼伙”,请母亲来掌勺,吃一顿母亲做的美食大餐。回来时却是满载而归,后备箱每次都被母亲塞得满满当当的,严丝合缝。
这个月回去,母亲给我装了一大袋子早就准备好的蒿子粑,一包刚剪的鲜嫩的春韭,一大包的粗壮的莴笋、生菜、茼蒿、蒜苗等。母亲忙上忙下,什么都往我车后备箱里装,恨不得把春天菜园里所有的蔬菜,春天所有好吃的都装给我。
我忙说:“妈,真的太多了,都装不下了,真的吃不了这么多。”
母亲笑着说:“这都是我特意准备好的,都带去吧、都带去,吃不了分一点给左右隔壁邻居,远亲不如近邻,这都是春天的好菜。”
母亲满满的心意,我是决不能拒绝的,每次都只能照单全收了。
每回一次老家,我家餐桌上就要吃上好一阵子的农家菜,那都是母亲亲自种的时令蔬菜。这阵子,家里天天吃莴笋叶、清炒苘蒿、凉拌生菜,餐餐都是清炒莴笋片、腊肉炒蒜苗,天天满屋飘香。吃在嘴里,有种淡淡青草的清香,有春天的味道,也是母亲的味道。
每年春天,大地一片生机勃勃,就算菜园里的菜青黄不接,只有品种较少的莴笋、生菜和韭菜,但是广阔的田野却有大量丰富的食材可以打点丰富餐桌。母亲就会踩着季节的鼓点,去田畈间采摘各种野菜把餐桌装点得活色生香,芬芳四溢。
母亲是位地道的美食家,最会就地取材,把大自然土生土长的原汁原味的野味美食打造一番,做成时令美食,让它们在我家餐桌上一一闪亮登场。
春天的第一茬春韭,鲜嫩无比。母亲总是舍不得吃,首次闪亮登场总是在我家的餐桌上。母亲笑着说:“这是春天头一茬韭菜,最香最鲜,拿回去煎鸡蛋吃,可香了,还能补血。吃不完,就包韭菜饺子吃,春天的大元宝,很香的。”儿时,母亲管吃饺子叫吃大元宝。那时候,家里穷,除了过年,一年平时是难得能吃一次饺子的。只有这第一剪春韭,才配得上吃饺子的仪式感。母亲带着我们去菜园剪下一大把嫩绿的春韭,一剪子下去,咔嚓一声,香气顿时扑鼻而来,真的是满手余香。母亲还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我们包韭菜鸡蛋馅饺子,母亲用这黄绿相配的鲜亮色调打扮春天的餐桌,用这韭菜鸡蛋饺子告诉我们,人勤春早,做人就要勤快做事,样样活儿都要会干。春播开始了,农活忙起来了,吃完饺子,好好干活。趁着好雨时节,趁着春雨润物,赶紧播种耕耘一年的新希望。
母亲像个时节信使,总是能及时掌握节气,及时采摘带着时令色彩的美味食材,让它们在餐桌上传递季节更替释放的密码。
母亲用自己的行动,用朴实简单的话语,告诉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秘诀,就是要爱护自然,善待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自然与我们息息相关,互为友好,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生活的根本。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才能为我所用,才能创造自己丰富美好的生活。
现在,各个超市每个季节的蔬菜应有尽有,品种繁多。母亲却仍旧保留着每年吃时令蔬菜美食的习惯。母亲说:“还是自己种的当季的菜好吃,当季的才有那个原菜味,才有那个菜香。”
我家餐桌上,依旧吃的都是母亲种的当季的新鲜时令蔬菜,保留延续着神秘而生动的时令密码,那是母亲满满的爱,更是母亲鲜活生动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