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跨度/桂子
(2022-04-21 12:56:11)分类: 情爱家园 |
故乡的跨度
文/桂子
我出生的故乡是一个小村庄,几十户人家,一百来口人,真正是个弹丸之地,跨度却涉及东方和西方,就像地球的东半球与西半球。
村庄像一个球,更像一个太阳。东边看太阳升,西边看太阳落,背靠而居。中间围着一个山包,那是全村人的祖坟山。满山红枫树,春来满山苍翠,秋天火红一片。村东门前一条小港悠悠而过,哗啦流向远方。
村庄,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地方,这头咳嗽一声,那头人打个喷嚏,大家都能听得清清楚楚,真正是鸡犬相闻。
我家住在村东,每天被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叫醒,看一轮红日羞答答地露出半边红脸,后干脆一下跳出地平线,喷薄而出,霞光万丈。村东的人,最幸福的事,这是最早看到日出,接受一天头一茬阳光的沐浴洗礼。那是欣欣向荣,过勃勃生机的征向。所以,村东的人一般比村西的人都早起,五六点钟,早早就起来下地干活了。你想睡个懒觉,赖床上多眯一会儿,都不行,那暖暖的阳光早早就晒到你屁股了。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是村东每天收到的最好礼物。母亲会起个大早,麻利地收拾好一家人昨夜换下的泥巴糊涂的脏衣服,绿胶鞋一路踩碎晨光中晶莹剔透的露珠,去门前的港边洗衣,港水冒着白雾,晨光穿透薄雾,把水照得清亮亮。母亲淋浴在五彩的晨光中,洗衣泛衣,把棒槌槌得“啪啪”作响。村的女娃们们会被母亲叫醒,起来做一家人的早饭。乡村的早饭有时是苕粥,有时是剩饭粥,有时是面条,有时煮干苕或活苕,有时也会油炒剩饭,这要看昨晚剩下些什么,这也看我早起的心情啦。早饭的菜,要么是昨晚的剩菜,要么是坛子里腌萝卜、腌酸菜或豆酱。母亲做的腌菜蛮好吃,别有一翻滋味。男人们会早起去扛着锄头或赶着水牛下田里犁地,或去菜园挖地,他们身披曙光,游走绿色的田野。阳光在他们身上织着彩线,阳光对人的滋养就像草对于牲畜喂养。
当太阳慢慢升起,阳光漫过一个一个房顶,照到村西,阳光已有炎热的温度,早已沾染上村东户户烟尘、港边的棒槌声、家家人声和鸡鸣狗吠。村西的太婆眯着眼,会手搭棚,喃喃地说“又是个恶太阳”。
村东的人少,住着五六户人家,平常较安静。每天开门迎接的就是朝阳,清风,还有飞回的燕子。夏天,村东的屋真凉快,东风一阵阵,吹走了夏天的燥热。过了午后,太阳西斜,村东就躲进了村西的树荫下乘凉了。
村西的人多,屋挨着屋,人挤着人,很是热闹。午后,家家户户暴晒在太阳底下,太阳毒着,像火炉,晒得人直流油。夏天,太阳一直晒到黑,才慢慢偃旗息鼓,渐渐败下阵来。村西天黑得较晚,吃晚饭也较晚。过了三点,太阳稍稍偏了点,不那么直晒,不那么炙烤,村西的人才会陆续戴着草帽,扛着锄头,赶着牛儿下田畈去干活。一直干到太阳落到了地平线,还是晚霞满天,通红一片。懒惰人,盼着太阳早点落山,好早点收工回家,去村东我家看《射雕英雄传》。那时候,香港古装武打片《射雕英雄传》传入大陆,红遍中国。天还没黑,我们一家人忙着在山垴边的一斗四升田里插秧,村西的人早已吃过晚饭或干脆端着饭碗,早早来到我家看《射雕英雄传》。村里的年轻人,会扯开喉咙喊爸妈的小名,催我们快点回家放电视。
那时候,父亲在开东风平板货车,母亲是湾里出了名的勤扒苦做妇女典范。我家是当时方圆几十里所谓的“万元户”。我尚年幼,对“万元户”没概念,只知道全村只有我家有一台十七寸的黑白电视机,成了远近的稀世珍宝。放《射雕英雄传》那段时间,我家成了全村的戏台下,甚至成了附近南山中学里学生的魂牵梦萦的地方。由于人太多,家里的堂屋人挤得太多,母亲干脆叫哥哥把电视搬到门外,让大伙儿在门外看。那时候,我还没上学,不识字,看见电视里洪七公经常吃烧鸡,一直以为这电视就叫《烧鸡英雄传》。
村庄的夜慢慢黑了下来,围坐在电视机前吃晚饭的人们,一边咀嚼着生活的自足与艰辛,一边品尝电视剧的新鲜与快乐。
一个小小的村庄,围走一圈,不过几百米的距离,却是一个小小的世界。
村东的人羡慕村西人多热闹,冬天不冷,太阳直晒到天黑。村西的人羡慕村东的人天天有电视看,打开门东风吹进屋,不用摇蒲扇。村东的人嫌人太少,太静,没有几多人打嘴皮子。村西的人嫌太吵,天天妇女们围在一堆不是东家长就是西家短,尽是些鸡毛蒜皮,鸡零狗碎。人多是非多,不时就会吵架斗嘴,泼妇骂人,嗓门儿那叫一个大,能穿破几幢屋。
母亲说,还是我们村东好,耳根清静,静静地做事,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现在想想,母亲的话在理。这也是我家成为改革开放最早一批“万元户”的根本原因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东的人先淋浴晨光,早睡早起,早干活,早致富。村西的人披挂晚霞,磨到天黑,人多集在一堆热闹,打打嘴仗,磨磨嘴皮子。晚睡晚起,晚起床,晚干活,生活倒也清闲自在。
人各有各的活法。做事的人做一生,快活的人快活一生。眼一睁一闭,一天过去了。再一睁一闭,一生就过去了。
村庄死了的人,就会一个个葬入村庄中心的祖坟山。村庄的人少了,祖坟山上的房子就多了。父亲就早早地睡进了祖坟山上,他静静地站在山垴上守望着山下空空的老房子。
茂盛幽深的祖坟山是村庄的心脏,是连接村东村西的中心轴线,把村东村西的跨度一步步缩小,再缩小,连成一体。
村庄老了,像那满山的枫树,红了半边天,像一件深红的睡袍,严严地包裹着村庄日渐衰老的心。
山垴的红枫树,红了一年又一年。红了又落,落了又绿,绿了又红,就像村庄的人,死了,又生了,像割了一茬又一茬的韭菜,生生不息。
村庄的人越来越少,村庄越来越静。村东的人嫌人少太静,渐渐往村西搬,想凑凑热闹,人多好挤挤暖。村东的人走的走,死的死,搬的搬,少得只剩零星,房子空了,房前屋后的野草一个劲地疯长,那长势像是在人抢地盘。村西的人多了起来,房子挨得更近了,更挤了,家家还要把院子围起来,挤得都快没有路走了。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村东村西,风水轮流转了。村西的人,家家暗地内较劲,比比谁家做事的人多,挣的钱多,谁家先盖楼房。青壮年一个个都出去做事谋生活了,家家盖了新楼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村庄是棵大树,家就是根。根深叶茂,家家的根错综复杂,把村庄的人牢牢拴在一处。
不管你身在何方,不管你身居要位,不论你多富有,不管你多大的官,任谁也走不出故乡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