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散文春天的花笺/桂子

(2022-04-20 15:21:53)
分类: 读书有味

原创散文 春天的花笺/桂子

春风,开始是一缕,一缕的,慢慢在缕开了一朵朵花的心事,眨眼间就芳心荡漾了。

春雨,开始是一梳,一梳的,慢慢地梳开了一朵朵花的香气,顷刻间就香气四溢了。

春天是一场盛大的花事,花心一但被风骚动,被雨偷心,就藏不住了,就关不住了,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成朵成朵,成串成串,成群成群,成片成片地盛开,开成了花的海洋,开成了百花的盛会。

春天,早早就约起了一场桃花约,约起了一场樱花约,因为疫情,而一次次失约。

身未动,心已远。转眼已是绿肥红瘦时,幸好,我把美好的春天做成花笺而珍藏。

每每,翻开书,总会有一两朵花笺掉落,就像掉落的流星雨,让人惊喜。有时,小儿子不意间翻开我的书,看到掉落的花笺总会捡起来奶声奶气地好奇问,“妈妈,这是什么呀?”“花笺呀”。“什么是花笺呀?”小儿子会打破沙锅问到底,我思索了一下回答“就是把春天开的好看的花啊、叶子啊夹在书中,把春天留在了书中。”“那我也要做花笺,我也要把春天留在我的书里。”儿子兴奋地说,“好啊”。我想把春天的美,花笺的美好种进儿子幼小的心田。

 

周末,回乡下,儿子看见路边开的不知名小野花,儿子突然兴奋地说,“妈妈,这小花开得真漂亮,我要摘回去做花笺。”“好啊”,我高兴地回答,原来儿子心中已住进了春天。

古时,文人更是诗情画意,喝一口小酒,赏了一场雨或雪,和三两知己爬一次山,吃了一把野菜,遇见一位心仪的姑娘等等,把生活中的一些小美好,生活的小确幸都会写在竹片上,就是笺。灵感一来诵的几句小诗或好句子,写在随身携带的小纸条上,称之为“花笺”。

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春天,崔护去郊游,偶遇了一位美丽心仪的姑娘,心动不已,姑娘倚在门里边也愉愉地望着他,门前桃花盛开,粉红的桃花映衬着姑娘的脸更红了。崔护把这份偶遇的美好做成花笺,事后竟忘记了,等到偶然间再翻开那花笺,往时的美好涌上心头,急不可待地去故地重游,却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门前的桃花依然开得很灿烂,美丽的姑娘却不知去向,只留下深深的遗憾和惆怅。

和三五好友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或席地而坐侃大山,吃一盘野菜,味道好极了,赞叹的诗句随口念出来,友人记在纸条上,成了美好的花笺。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和几个好友在乍寒还暖的春天,下着毛毛雨,正好去野外寻春。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如烟和知己好友一起喝着乳色鲜白的好茶,吃着刚亲自采摘的甚至是自己下厨炒的新鲜野菜,这种清淡的欢愉,才是人间真正有味道这种美好是偶得的,是没有目的性的,偶得的美好,偶有的清欢,自己或朋友马上写成花笺,和写一幅花笺的心,都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都是妙手偶得,这是最自然的情感表达,最平实的心情宣泄,是做人真实坦荡的清澈,似初春一缕吹面不寒的春风,一抹金粉似的阳光,让人温暖惬意。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探看想必李商隐写下这美丽的花笺,定是这晚上想念心上人,想得实在睡不着,眼里心时尽是美丽女子的倩影,看到点的蜡烛要燃尽,真情人的眼,一滴一滴直到我的心上,真是伤感,顿时,感到冷月侵人。想到心仪的女子每天早晨妆扮照镜,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相到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想到这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难道这种想念要像那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像蜡烛要燃尽一样滴干眼泪?不,不,不,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以解我的相思之苦,以慰我的相思之痛。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古时通讯不发达,把对朋友、亲人的深深的思念和牵挂写成花笺,《赠范哗》应该就是这样美好的花笺,邮寄给远方的友人,以解相思之苦,以报牵挂之心。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晋代诗人陆凯和范哗是好友,俩人经常书信来往,春来,更是想念范哗得紧。今天,正好偶遇北去的驿使急忙喊住驿使,跑去折一枝梅花,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江南没有更好的礼品相送,姑且把一枝梅花送去报春。送礼品可能来不及准备,也太俗气,正好折枝梅花相赠,既雅致又有报春报平安的寓意,既体现朋友的文化品格又寓意朋友清奇高傲的骨气。相信,收到梅花的范哗,尽会内心一片清欢。

我想著名的王羲之的《兰亭序》,应该也属于一种大型花笺,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之乐,记录了王羲之彼刻的欢乐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的春天,那天正巧是三月三日龙抬头,王羲之谢安等一群朋友,在山阴兰亭举办了一个文化沙龙,也可能是一场文友笔会,会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人做诗,可能还玩起了飞花令,大家围坐在修竹掩映青山绿水的兰亭边,边吃肉,边喝酒,边欣赏美景,边侃大山,边作诗,边玩飞花令。王羲之是当时的书法大家,大家一致推举他为他们的诗写序文手稿。王羲之酒过三巡,人喝得有点麻花晕,却兴味盎然,兴致勃勃提起笔,文如泉涌,一泻而下。偶尔手一抖,写错了,管它的,一涂了之,再写,笔不能停,墨不能断,意不能断,笔力不能减,兴致不能减,浑然一体,浑为天成。事后一看,坏了,到处都是墨坨子,这可坏了我王羲之大书法家的名声,不行,不行,重写,重写,一定要重写,却永远也写不出当时那个笔力,永远也写不出当时那个味道了。

文人临时兴起,当时欢乐心境,趣味横生,自然生动,真性情流露的花笺,穿越千年,仿佛还能闻到墨香。这种花笺真的很可爱,真的很清欢。

各种各样的花笺似一轮或弯或圆的明月,挂在历史的长河里散发着皎洁的光芒,看了让人心生欢喜。

春天,带着儿子行走在青山绿水间,野花一路滚着可爱的花边儿,和儿子一起采野花做花笺,心中真是阳光洒金粉,明月来朗照。

 

全文共2428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