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子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在《小窗幽记》里娓娓地说。
我很喜欢这句话,也把这句话作为读书的座右铭。
平凡如我,每天在尘世奔忙,为生活打拼,不可能像隐士一样,远离闹市的喧嚣,住进深山野岭专心读书。只能思想上淡泊,心里澄静,隔离世俗的尘嚣,做好工作、生活的平衡,掌握好自己的时间和时空气场,闲暇时碎片化地读点书。不关闭有形之门,也能感受如处深山读书的意趣。
谈起读书,经常听朋友们说,“太忙了,没时间读书。”“太累了,回家就想躺下睡觉”。“太吵了,根本静不下来”等等N多种理由不读书。其实这都不是理由,只是为自己找个借口罢了,我听了,只能婉尔一笑。
只要想读书,不管哪儿,不论何时,都是读书好时光。
谢灵运《净土咏》中说“净土一何妙,来者皆菁英。”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片净土,这就是每个人的心灵后花园。无论在何种喧嚣、困顿的环境,都保持心中一片最明澈的净土,不受外物所动,不被外物所累,这才是真正的深山和净土。
心静,则地远。心旷,则神怡。心旷则万钟如瓦缶;心隘,则一发似车轮。
读书随处净土,随时随地都是读书好时节。
张潮在《幽梦影》中也说,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一年四季,季季都是读书时。
初春,鸟儿叫绿了春天。生机勃勃,桃红柳绿,正是读书时。读书,在杨柳岸,杨柳依依,清风拂面,清风为你翻书,杨柳为你梳妆。不自觉地吟诵出“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
暮春,春意满枝头。花开繁似锦,一树春花,芬芳环绕,读书好时节。读书,在湖边,在树下,一树葳蕤,花香四溢。海棠花一树婀娜,红嫩如少女肌肤,吹弹即破,人见犹怜。花瓣雨飘落于书上,不忍拂去。读的是书,染的是香。有花影相伴,像极了古代书生的红袖添香。想起了王安石的《海棠花》,“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饶脸薄妆。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初夏,暖阳熏得人欲醉。合欢花开得正欢,像飘在半空的一片红云。坐在湖边的合欢树下读书,再配上嵇康的《广陵散》,读他的《合欢》诗,“夜合枝头别有春,坐含风露入清晨。任他明月能想照,敛尽芳心不向人。”我想,所有的烦恼忧愁都统统忘掉了吧。人在劳累时,在烦闷时,在迷茫时,或立于窗前,或坐于树下,或在水之眉,捧一本书,花香伴读,不问前程,不问东西,不忧困顿,不惧身老。一人,一书,一树,一花,一湖,一路,花香伴读,满身心都是香的。
盛夏,荷花正盛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夕阳西下,坐在荷塘边读书,自是一片清凉。最好是野荷塘,有不知名的野草沿着荷塘滚着绿花边,更是有几点野趣。慢慢地,天色暗淡了下来,夜拉下了幕帘,明月为你掌灯,萤火虫为你提来灯笼,别有一番情趣。如在自己的农家小院,就着一盏吊灯读几首诗纳凉,“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恐怕连梦都是香的吧。最好,能来一场大雨,淋得透透的,洗得净净的。雨帘锁门,坐于窗前读书,看雨打芭蕉。
立秋,秋高气爽,桂子飘香,空气像浸了蜜样的香甜。桂花树下,席地而坐,展开书卷,读上几页书,身心沐浴书香花香。小米粒似的桂花像精灵一样落在你的书上,落在你的发间,散在你的衣裙上,人在花中,花在树中,树在画中,画在心中。“人闲桂花落”,读王维的诗,很是应景。
严冬,大雪闭门读书。大雪封门,围着红泥小火炉读书,连文字都是暖暖的。听《百家讲坛》康震讲的苏东坡,真才情,真性情,真乐观,真旷达,真幽默,真可爱,真是喜欢。“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二十多岁写的诗,就有这样的悟性和旷达,这可能就是读书的境界和格局吧。白居易在下雪天临窗读书,“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体现出风雅和境界。
“读书随处净土”说的是一种读书心境和境界,达到这样心境的人生不会太枯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