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沿溯阻绝 意思辨析
(2013-11-27 22:59:18)
标签:
美食 |
《三峡》沿溯阻绝 意思辨析
我是一名普通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这里我想反馈一个我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老师您好!谢谢您提了一个很耐人琢磨的问题。《三峡》是一篇传统篇目,早在七十年代,语文界就讨论过这个问题。下面引述一段当时的材料,也许能有助于大家理解为什么“沿溯阻绝”:“根据秭归县航运公司的老工人向德富和向家贵说:这里长江水位是从0公尺移到38公尺。常年水位:冬季在0公尺左右,夏季在32公尺左右。如果夏季水位达到34公尺以上,封了峡,船就不能通行了。因为达到封峡的水位以后,水势特别凶,江心凸起,江水横卷巨浪,直冲两岸;或形成屋大的旋涡,不但木船不能通行,就是轮船也要停航。一定要“定脚”以后再退一公尺左右,才能开船。水位‘定脚’的时间,一般是2—3天。1954年夏季,我们这里水位超过了34公尺,封了峡,当时,‘夔门’轮(现在东方红63号)在我县一条小河里停泊了两天(这条小河不是停轮船的码头),到水退了以后才开航。”既然阻绝不通航,为什么后面又写日行一千二百里呢?需要紧紧扣住“或遇王命急宣”来理解,一个“或”字交代出情况的特殊。1200里,还“不以疾”,可见船速之快。如此快,出险概率自然可得而知。急于传达君王的命令,当然可以航行;但一般情况下,就不必这么冒险了。以上供您参考,祝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