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峡》沿溯阻绝 意思辨析

(2013-11-27 22:59:18)
标签:

美食

《三峡》沿溯阻绝 意思辨析

 

我是一名普通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这里我想反馈一个我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三峡》一文中“沿溯阻绝”一句,现行教材作的翻译为“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路都被阻断了。”但我觉得应该翻译为“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都没有险峻之地了(畅通无阻了)。”这与现行翻译有相悖之处。我的理由是:从字面意思来看,“阻”是“险峻之地”之意;“绝”应作“没有”来解。从文意来看,这一段是在讲夏天涨水以后,江水很大。古时的长江本身是暗礁很多,涨水以后,这些暗礁就被淹没了,水路就应该“畅通无阻”了。这与后文中“或遇王命急宣,有时早发白帝,暮至江江陵”相吻合。如果作现行教材的理解,既然路都阻断了,又怎么能解释后边“或遇王命急宣,有时早发白帝,暮至江陵”一句呢?我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我用了这套教材十年,总感觉这儿是有问题的。再者,作为教师,虽然可以“照本宣科”,但若教材本身有误的话,就有误人子弟之嫌。这个问题能否引起你们的重新审定或给我们比较信服的解释,我期待回音!

 

老师您好!谢谢您提了一个很耐人琢磨的问题。《三峡》是一篇传统篇目,早在七十年代,语文界就讨论过这个问题。下面引述一段当时的材料,也许能有助于大家理解为什么“沿溯阻绝”:“根据秭归县航运公司的老工人向德富和向家贵说:这里长江水位是从0公尺移到38公尺。常年水位:冬季在0公尺左右,夏季在32公尺左右。如果夏季水位达到34公尺以上,封了峡,船就不能通行了。因为达到封峡的水位以后,水势特别凶,江心凸起,江水横卷巨浪,直冲两岸;或形成屋大的旋涡,不但木船不能通行,就是轮船也要停航。一定要“定脚”以后再退一公尺左右,才能开船。水位‘定脚’的时间,一般是2—3天。1954年夏季,我们这里水位超过了34公尺,封了峡,当时,‘夔门’轮(现在东方红63号)在我县一条小河里停泊了两天(这条小河不是停轮船的码头),到水退了以后才开航。”既然阻绝不通航,为什么后面又写日行一千二百里呢?需要紧紧扣住“或遇王命急宣”来理解,一个“或”字交代出情况的特殊。1200里,还“不以疾”,可见船速之快。如此快,出险概率自然可得而知。急于传达君王的命令,当然可以航行;但一般情况下,就不必这么冒险了。以上供您参考,祝教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