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6周:首套房贷款利率下跌,愈演愈烈的房企裁员现象

(2018-11-18 20:03:51)
标签:

周报

房产

财经

纵论行业环境,深度剖析重庆市场

1、土地市场:

 

上周重庆土地市场处于空窗期,一方面没有土地成交,另一方面也没新的地块推出。

 

上周我们从二级市场接到一些信息,也询问过一些曾经有较为强烈的拿地意向的开发商,从反映来看,市场行为日趋保守,一方面积极性的确出现较大程度的下滑,第二方面是开发企业的测算参照体系出现逆转,主要以周边二手房作为参照体系。

 


 2、本周预售数据解读


预售许可证数据:

截止11月17日,本周预售许可证发放数量 54.5万方。其中商品住宅52万方,非商品住宅2.5万方

截止11月17日,本月累计发放预售许可证数量为114.2万方,其中商品住宅107.5 万方。

截止11月17日,全年累计发放预售许可证  2673.5万方,其中商品住宅为 2287.1 万方 

本周开发领域土地存量:     —54.5万方。

 

本周预售数据开始反弹,尽管相对较为温和,依然处于全年平均水平线上,但从最近市场的迹象来看,政府,企业在预售,价格管控之间形成了某种妥协,至于到底是如何妥协的,接下来市场的表现可以说明,也无需去追根究底。

 

僵持是目前市场的典型特征:市场处于典型僵持周期:


开发企业要在二级市场保持价格不动(上涨和下跌过大都不行,尽管上涨空间已经不大了),但本轮市场发展到17年已经处于失控阶段,基本均为投机投资资金涌入,刚需比例较少,如果房价一旦不上涨,套利空间没有了,且交易限制后持有成本巨大,一方面二手房抛盘压力较大;另一方面炒房的客群急剧下降,整体购房客群大幅度下降,市场新增供应量处于阶段性的释放周期,市场动态存量快速上升,如何在现有市场上保持均衡,这的确是一个不容易的问题。


另一方面开发企业现金流不正常,预期不乐观,对土地市场积极性大幅度下降,而政府对土地市场的正常则较开发企业更迫切。而且政府对地价的管控也更谨慎,市场上升时期,涨地价涨房价,涨房价涨地价的成本驱动模式,在下降通道中是逆向的,即降地价降房价,同时房子买贵了有业主退房,土地买贵了,一样也有开发企业退地的。如何来妥善应对市场波动,可能是当前市场管理者的一个主要课题!

 

上周铭腾发的成交信息显示,上周主城区商品住宅成交量为25万方,这大概是自2016.10月以来最低的单周数据(非精确,主观判断),但在市场房源充裕的背景下,这个成交数据委实让人吃惊,按照这个数据,总共年去化量1300万方,加上非住宅20%的量比,大约1600万方的市场年去化量。也许大家会认为这是市场偶发性低点,但如果从行业背景来看,这或许才仅仅是低点的开始,按照25万方做均值年去化,应该是一个较为乐观的水平。

 

如果一年成交1600万方,数据从年度来看,倾向于悲观,特别是对比2017、2018年的高成交来看,但如果从居民房屋保有量来看,这个数据并不悲观,如果按照这个年度去化量来看,重庆市场上存量土地,足够开发4年左右的时间,很显然土地市场存量略微偏多。

 

截止本周,预售许可证放量占2017年2248万方的119%。(2016年为1840万方,2017年为2248万方)

 

3、越演越烈的房企裁员潮


上周一篇自媒体关于旭辉裁员的文章,将近期地产裁员风波再推一个小高潮。

据网络消息透露,旭辉内部裁员邮件,涵盖的裁员部门涉及财务和投资等多个部门。


上周房企高管辞职消息满屏飞,张海民从俊发辞职,融信总裁吴剑辞职。而之前泰禾,新城以及更早的恒大,碧桂园等房企均涉裁员信息。


市场下行,房企裁员原本也无可厚非。但本次裁员风波处于市场转折期,而在本轮房市上涨,以地产公司扩招,涨薪,同时也间接为本轮市场行情起到了一个推动作用。地产从业人员也是本轮楼市购房的主要人群之一。一方面地产从业人员为业内人士,是非业内人士眼中的专家身份扮演者;另一方面因为地产从业人员相对收入都较高,也具有较强的购买力。而地产裁员潮,则会驱动行业成为逆行的逻辑,即领头羊和购买力较强人群率先悲观,加剧感染其他购房人群的悲观!从某种程度而言,地产人员就业与薪酬,是整个行业变动的风险标。 


与此同时调控的悖论也展现出来了,市场下行,政府价格管制,开发企业现金流紧张,市场购买力弱化,开发企业开始节流,裁员降薪降成本;而裁员人群反过来刺激恶化市场预期,导致更少的需求;而更少的需求导致开发企业更少的现金流,买更少的地!


4、房贷利率下跌


蓝鲸记者平台发布文章称,全国19家银行降低首套房贷款利率。对于这个现象的解读,首要应该从银行业务的扩张性解读,当前基于各种楼市调控政策,本身合格贷款群体较少,银行按揭业务快速萎缩,按揭业务为银行最优质的业务品种,因此在按揭额度出现供过于求的时候,银行降低门槛吸引更多的贷款客户有着内在的冲动。


其次从楼市来说,温和降低首套房按揭利率,更多的呈现出心理性影响,毕竟相对楼市动辄每平米几千元的降价幅度来说,银行按揭利率的小幅度下降,对客户的刺激作用甚微,这对实际的销售帮助也较低,不过也并非全无好处,开发企业银行按揭贷款审批流程应该会适度缩短。


第三是银行为了谋求客户,银行与开发企业的关系,又开始变得微妙,开发企业有望重新成为银行的买方市场。


在今年年内,有望看到首套房贷款利率回复到基准利率,多套房房贷利率同步开始下降的可能!

 

附录之每周动态数据都有及时更新


 附录1:2012—2018年1—11月预售许可证数据与成交数据


2012年为1864.2万方; 1881.2万方

2013年为2681.6万方; 1968.4万方

2014年为1906.4万方; 1937.7万方

2015年为1971.6万方; 1999万方

2016年为1720.8万方; 2320.6万方

2017年为2115.2万方; 2964.4万方

2018年为2673.5(截止11月17日)(cq315数据)

(本数据为重庆克尔瑞面板数据)

 

 

附录2:2012年—2018年11月的供应数据 与成交数据


2012年11月预售:280.3万方 成交:221.9万方

2013年11月预售:196.8万方 成交:206.3万方

2014年11月预售:249万方 成交:221.3万方

2015年11月预售:230.3万方 成交:212.6万方

2016年11月预售:117.3万方 成交:304万方

2017年11月预售:297万方 成交:289万方

2018年11月预售:114.2万方(截止11月17日)


6年10月预售均值为204.5万方,较9月均值225万方环比下跌9%;6年期间11月的预售均值为228.5万方,环比上升11.8%;


6年11月的成交均值为242.5万方,环比上升6.2%,其中16、17年贡献了所有增幅。11月6年时间的供求比均值为0.943。但对比10月和11月2016年市场背景与2017年市场背景,17、18年市场上涨的理由显得极为明显。


但结合2012—2013年数据来看,在10月放量后,11月预售明显缩量,而销售并没有因为预售的放量与缩量出现较大的变化,在2012—2015年,四年月均成交量为215.5万方,16—17年将10月的整体成交量拉升30万方左右。

 

 

附录3:2012年—2017年四季度数据(前预售许可证和后成交数据):


2012年:774.9万 677.8万

2013年:595.9万 629.5万

2014年:693.2万 713万

2015年:656.8万 646万

2016年:426.5万 957.8万

2017年:784.5万 1016.7万

2018年:340.4万(截止11月17日)

 

附录4: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和阅读重庆楼市,我们特意将楼市数据从2005年打通至2018年,这样就可以更加全面清晰的理解数据。


我们将数据段分为两个周期,第一周期属于容磁自己统计的数据,土地与预售按照国土局官网与cq315网站数据,成交数据运用的交响数据。


2012—2018年数据为克尔瑞数据,在统计口径上,我们不清楚克尔瑞的统计口径,在预售口径,克尔瑞与cq315存在大约5%左右的误差,如2017年cq315年度数据为2248万方,克尔瑞为2428万方,兹作说明。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QRtK3IgRwFROOA602C3nicj30BFfoib78dHictaicE7pud8POKE2V8urauQE1ZJYqeiaUpNvGY4Fm6mlJBIqsXHic8Wg/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QRtK3IgRwFROOA602C3nicj30BFfoib78dNlhd0zVDUOwcwtibIGgPDOSaXKuh1IDYzdxd7ibt5vJrCUAZ18MYib03g/640?wx_fmt=jpeg

 

解读:


1、第一周期我们应该按照2006年开始计算,但我们提前了一个年份,即冲顶前的2个年份作为起始年份。


2、第一个阶段土地总放量为15731万方,年均2247万方;预售许可证总放量为13736万方,年均1962万方;成交量为11329万方,年均1618万方。


3、第二个阶段因为我们土地市场数据,还有两个年份缺口,故没统计,预售总量16076万方(18年数据计算在内),年均2297万方;成交数据14902万方(18年未计入),年均2483万方。


4、按照数据来看,可以很清晰的显示出来,为什么在2011年前房价为什么不涨的理由,在于市场出现较为严重的供过于求;开发领域土地存量为1995万方;销售领域存量达到2407万方。土地对销售的存量达到4402万方。


5、从年份数据可以看出,在2007年地价飙升以后,为什么房价不能跟随同步上涨的原因,在于市场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的局面,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这个阶段,全国主流开发企业不进驻重庆的原因。


6、第二阶段未考虑2018年数据,预售放量年均2286万方,成交量14902万方,年均2483万方,如果扣除2017年,那么成交量和预售数据基本处于均衡状态。

7、累计年化数据显示,在第二阶段去的库存,为第一阶段早期积累的库存,而2016年房价的显著上升,16年持续的库存减少关系呈因果关系。


8、土地市场在16年开始井喷,是否存在着土地缺口的问题,我们争取在下一期进行数据补足。


9、按照总体数据推测,市场上处于2016.5年之前的土地存量,大致有2000万方,而这2000万方低成本的土地,将可能在接下来时间段兑现(17、18并购项目,大多为第一阶段获取的土地)。


10、无论从那个口径来看,今年预售都会创重庆房地产市场有史以来的新高。市场接下来无疑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QRtK3IgRwFSq3ibr3fM7M67A8BkiaD9p1oPz8jdsOCJxCYHm08Yf3lciagqNt3BeKtVuztQI5Jc46jhSPx8AicAdOw/640?wx_fmt=jpeg

容磁财经信息讨论加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