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城时评:孙宏斌入驻绿城——激进的失败

(2014-05-24 16:23:46)
标签:

房产

孙宏斌入驻绿城——从一开始就注定的失败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九龙仓中国区一位高管称:“我也不知道吴主席现在是 什么心情。”据外界称,九龙仓集团主席吴光正对此交易最初非常不理解。 

 

 

1、前言

在孙宏斌入驻绿城的第一天,就发表这样的观点,确实有些欠缺对他的尊重。但如果一个推断都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那本身就说明这个企业没有命运;而基于推断出来的反思,如果企业能够静下心来思考,或许对企业未免不是好事。

 

2、股权的态度

孙宏斌入股绿城的方案,是个妥协的方案,理由有三:第一孙宏斌只是并列大股东;其次宋卫平团队保持了足可以左右局势的股权;第三宋卫平在新团队中的首要定位是协调人,甚至可以这么认为,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协调任务,可能宋卫平会卖的更干脆,宋卫平虽然退下了,但责任反而更多了,即要对九龙仓负责,还要对孙宏斌负责;而这当中的问题是孙宏斌是董事会主席。实权践行者,这位后来的分歧先买下伏笔,也许孙宏斌已经忘记顺驰,不过估计九龙仓还没忘记;其次是九龙仓的防御之心是最后股权的结果,也许九龙仓不坚持,宋卫平会让出更多;显然九龙仓并不热衷孙宏斌进来,只是事无可阻挡,没有办法的事情。为什么孙宏斌和九龙仓之间会存在隔阂,显然在香港大环境下,李嘉诚在套现,九龙仓这会不会太激进,富裕家族的核心理念不是先赚好多钱,而是可以如何保住我的财富不至于缩水,也就是不丢失好多钱,这点从九龙仓今年率先降价的操盘理念就可以看出来,永远活在舞台上,比在舞台上风光一小会显然对他们来说,要重要的多。

 

3、组合的优势与问题

其实三个企业组合,如果能够融合的好,将是一个绝佳的企业。孙宏斌善于销售,宋卫平善于做产品,九龙仓具有融资的能力和人脉。一个企业的三个股东将所有资源优势都齐聚的情况,还是很少有的。但问题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及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相对弱势问题,则是一种人性的考验。如果孙宏斌入驻,当董事会主席,就面临着战略的选择:激进还是保守,保守能迎合九龙仓,但会影响到融创团队,再说这也不是孙宏斌擅长的做事方式;其次是选择激进,那么肯定遭到九龙仓的抵制,如果次次提案董事会均通不过,孙宏斌可能做出冲冠一怒的行为,绿城不行,我让融创去,而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么孙宏斌将面临的不是九龙仓的压力,还有宋卫平团队的压力。孙宏斌的强势上位,还会引发另一个问题,就是融创和绿城的关系问题。绿城团队显然不会欢迎一个带有自己孩子的后妈,原本融合不久的两个团队,会变成三个团队,这当中企业人士变动就不可避免,效率的问题也会引发。而对于合作者孙宏斌还经常面临一个同业竞争的问题,如何才能证明自己的行为不会影响到绿城股东的行为,也许九龙仓能协调,但股市中的投资者会怎么认为呢?如果市场用脚投票,股价下跌过快,那么反过来压力又会回到管理层,回应的问题,还是取舍问题。

 

4、企业发展的问题

回到新绿城的发展问题来,绿城到底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企业?九龙仓目前为止扮演的是一个账房先生的角色,基本没怎么干预宋卫平或者说两家的矛盾没有公开化;绿城理念在九龙仓进来基本没有发生改变,但孙宏斌进来以后,理念会给宋卫平截然不同,显然销售和产品尽管有重叠和弥合之处,但分歧肯定也会不少。其次是孙宏斌能够给绿城带来什么?因为融创再产品上接受了绿城的理念,如果融创和绿城用同一个理念,然后属于不同企业,绿城成为融创的一个影子,这对绿城谜来说,可能不太能接受。如果融创成为一个绿城,那么融创的团队估计也会比较难以适应。两个企业如何分割,融创和绿城的标签如何界定,这估计是孙宏斌第一个要思考的问题。因为在两个企业中股权不同,以及倾注的情感不同,要做到公平与公正,对两个企业而言,估计都是一大难题。

 

5、新企业团队问题

这里还是企业哲学问题。孙宏斌做董事会主席以后,对团队的倾斜问题。从企业管理来说,孙宏斌入驻绿城那一刻,他就应该具有能理性对待员工的人与事问题。也就是在融创与绿城的员工之间不应该存在厚薄的关系。但要彻底与感情剥离,对每个人都会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但轻微的倾斜就可以让原本就处于弱势的绿城员工与九龙仓员工有深刻的感受。从而加剧形成内部的派系问题。其次是因为企业理念不同导致的员工对事物分歧的处理上,会显得更加的复杂和棘手。第三的问题是孙宏斌会不会从内心珍重那些与自己存在着明显意见分歧的同事,这可能将从某种程度上决定新绿城的命运。也许这一节,笔者只想表明一个观点,战略可以决定企业,但细节也会决定企业的命运。

 

6、最理想的组织构架

这只是一种假设,最理想的构架或许由九龙仓的代表充当董事会主席,分管企业运营,下设三个独立的管控中心,九龙仓管财务,孙宏斌分管销售,宋卫平分管产品。这样孙宏斌充当了间接主导者,但远离了聚光灯,因为财务投资者通常会更尊重技术管理团队;其次是孙宏斌自己给自己一个缓冲时间,来弥合融创与绿城的股东团队(股市投资者)的疑惑与减少他们的抗性;其次是说服财务投资者,九龙仓在掌控,一方面可以获得资本市场评级机构更高的评价,同时享受相对更低的财务成本,还可以充分利用九龙仓的资本市场的人脉,而九龙仓在融资的时候,则可以充分嫁接融创的销售优势,说明企业抗风险实力大大增强。而孙宏斌可以再这种潜伏中充分吸取两个企业原有的优势,其次如果市场一旦恶化,销售能力就将决定企业的存亡,九龙仓团队自然会向孙宏斌讨教。从而获得主导权。

 

7、

行文的思路略微有点混乱,一方面是因为文章想尽量避免带有个性化感情色彩的文字,做到尽量不是攻击一个企业,另一方面而涉及到诸多的企业运营的看法,企业运营还没开始,就开始断定某些走向,是对所有人的不尊重。

 

 

笔者更多博文参看中鸿地产网http://www.cqzhdcw.com/index.asp中的香城故事ID,非股迷非股评I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