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庆文化不及格—洪崖洞、磁器口与锦里、春江花月的对比思考

(2006-08-05 21:04:56)
这是一个不成熟的话题,本来准备用另外一个题目—重庆文化的表象、内涵与感染力—来表达的,因为思考的不成熟,先借这个题目准备点素材。在接下来的一篇文章—观看巴渝情缘的随想—将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几天前到成都的随文本来想把这段加进去的,当时因为没有再次到洪崖洞,没有引起这么深刻的感受与共鸣,因此而作罢。
 
(一)磁器口
 
在磁器口住了6年,自然有相当深厚的感情,对这个外人看来褒贬不一的文化现象,有着自己的理解,自己曾经在两三年前写过两篇关于磁器口的文章,文章给予了磁器口正面的评价与适当的反思。
 
客观而言,我觉得磁器口是越发展的越好了。这里的含义在今天已经不能叫古镇这个概念,他是一种民俗文化的载体,从最先开始的一无所有,到现在各种民俗的东西都能找到,从蜀绣到皮影,从书画到民乐,从毛血旺到豆瓣鱼,从浇糖人到陈麻花。磁器口已经与最先的只有一排看似古老的房屋变成了寻找历史影子而进行交流的一个场所。
 
从建筑本身来说,磁器口自身还是有足够的文化沉淀元素的,比如在老房子的建筑构件中,我们可以一眼看出其结构力学方面与现在仿古建筑的差异性。虽然这里的吊角楼特征既不突出,体量也不巨大,但是其建筑本身还是可以看的出痕迹的。
 
磁器口如织的人流还是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个场所的认同。在这6年中,听到了众多的人对磁器口的责难与非议,也领略了节假日那拥挤的人群中喜悦的笑容。磁器口就这样一直在自己的生活里,存在,延续,沉淀。
 
(二)、洪崖洞
 
这是重庆目前炒做的最为火暴的仿古建筑群。它被重庆人无限的热情寄予了过重的期望,在城市规划中,重庆把它当作城市阳台的概念向重庆以及来重庆的人推出。
 
对这个项目并不陌生,在修建期间也曾去看过,不过直到这次去看的时候,笔者还没有很细致的观摩过这个项目。
 
相对于成都的锦里,春江花月,这个项目和其他所有重庆的特色元素一样,反映了重庆文化元素的共同特色,对比这几个项目,有着隆厚的人文氛围的项目,无论是古典味隆厚的磁器口,还是纯粹伪造的洪崖洞,一样的只是注重这个元素的存在,而没有在元素存在的前提下,做细致思考,比如洪崖洞的梁架结构之间的衔接,比如檐口线的处理,在比如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对称呼应关系,以及建筑物之间的尺度感。地面的石头依旧是用的毛石,粗糙但是并不能增加历史厚重感或者历史痕迹,反到是毛石的灰尘让人感到有脏的嫌疑。而在建筑平面之间的处理关系上,线条显得不够清晰而有些混乱与嘈杂。
 
(三)、锦里
 
其实这个项目并不比磁器口好多少,甚至从某种程度还不如磁器口。从建筑的痕迹自身来说,这个地方的建筑布局会比磁器口要好一些,也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规划布局体系,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上层作品的折射与反映,这估计是因为项目所处的地方是成都市中心位置,而隔壁的杜甫草堂更是历代文人汇粹的地方。虽然不一定是大官富贾们居住的地方,但至少也不是城市边缘区的穷人居住地。因此从建筑本身来说,线条显得和谐,而里面色块的处理,大方而整齐,一点不杂乱。显然有点传统说法的贵族的感觉。
 
而磁器口呢?也许是因为经济因素或者地缘因素,这里有个技术处理方法,可能是排水系统处理不行,不得不将街区的中心位置高,而街边略微底下来实现排水,在加上经济的因素没有办法对地面石块进行精细化处理,因而用了毛石。相对于锦里的规则的青石,这个地方多了凌乱。而建筑本身,或许因为居住者的关系,这里的房子显得档次比较差,因为房子间距之间的关系几乎没有处理,就是窄窄的小巷两旁高高的墙壁,偶尔从屋檐下滴下的雨水打落在那些没有钱购买雨伞的穷人身上,或许他们也根本不用去在意这种雨水或者屋檐水的洗礼。因此对于这个自然得以保存的古老的街区,不因显贵,不因地贵,不因人贵而得以存在的古老的历史的影子,我们更应该给予尊重与敬仰。
 
(四)、春江花月
 
将这个项目和洪崖洞进行对比,是因为这两个项目共同点太多,显赫的地理位置,典型的现代仿古建筑。政府大力的支持,两个城市对外的窗口。
 
就建筑本身来说,洪崖洞与春江花月都没有进行某种程度的超越,只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历史再现,因此两个建筑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对两个城市的历史。
 
但是从项目的商业性本身来说,春江花月似忽更加合理,起点一个聚集人的小广场,面积不大,可以容纳两三百人,中间休憩长廊显得张弛有度,中间加上适当的廊桥做衔接,显得灵动而活跃,不呆板与严肃,在结尾处以一个四层高的塔楼收尾。用点文章中要求的龙头凤尾的感觉。
 
而反观洪崖洞呢?整个建筑物之间显得拥挤,因为要把容积率这个经济指标用尽,建筑物的高度与地面的尺度感显得不太和谐,而整个建筑的轮廓线因为建筑的拥挤与缺少变化,有点杂乱的感觉。而建筑物的层数规划的不太规整,因此从建筑本身来说,不能说是一件艺术品,最多只是一个重庆仿古建筑本身而已。
 
因此我还是只能说,洪崖洞还是只表示了一种存在,一种文化的存在,就是一个COPY的概念,其他有什么,我还没发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