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六)
(2008-10-12 16:37:57)
标签:
文化 |
黎帆下午两点时坐在报社办公桌前,得知了樊先生的死讯。
通知他这个讯息的,是吴陵公安局刑侦队的刑警。他们拿出了上午时分黎帆留在樊家书坊的字条,问是不是他写的?黎帆点头,承认是自己亲笔所书。当时,他久候樊先生不归,只得如此。但这条子内容有问题吗?
刑警注视他一气,冷冷地说:“他死了,吊死在二楼挂招牌的架子下面。”
黎帆大吃了一惊,脱口道:“不可能,怎么可能呢?我老远就瞧见了那旗子,没看见人啊!”
刑警说樊先生吊的位置在旗子下面,距离地面不到两米,紧贴着墙面,一直没人发觉。直到中午,旁边邻居下班回来吃中饭时才被瞧见,吓得魂不附体地去打电话报案。
黎帆脑子里顿时陷入到一片混沌中,愣在座位上不知该说什么是好。警察们见他呆若木鸡的模样儿,疑虑参半,取出调查记录表来,开始询问他上午去樊家书坊的详细情形。黎帆详尽地介绍了自己进入樊家书坊后,在楼上下等候樊先生的全部过程。他留在案发现场的时间是上午八点半至十点一刻,不到两个小时。这个时候,是书坊生意清淡的时段,除了他再无其他人登门。也就是说,找不出证明人来证实他在书坊里的行动如其所表述的那样。
他和樊先生悬挂在墙外的尸体仅咫尺之遥,那一刻居然没有任何的感应,还能静着心去翻阅那本残留修补过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回头想想,当时的情景真是耐人寻味啊。黎帆在室内看风花雪月的爱情悲剧,书的主人僵硬的身体在阳光下微微旋转悠荡。这世上不可思议的事情,莫过与此了。
刑警作了笔录,让黎帆签字。
黎帆边在被调查人一栏划上自己的签名,边问道:“樊先生是怎么死的?能透露一下吗?”
刑警们交换了一下眼色,说他是吊死的,绳子上端拴在旗架上,下端圈住了他的脖子,从阳台上往下一跳就完毕了。
“你的意思是说……”黎帆迟疑道:“樊先生是自杀的?”
刑警摇头,说不一定,他可能是自己套上了绳索跳下去,也可能是被别人强行套上推扔下去的。现场的勘查工作正在进行着。一切证据不可能逃过公安的视线。黎帆明显地感到了这几个刑警注视自己的目光。他明白,自己现在是凶案的嫌疑人。幸亏当时鬼使神差般地写了那张便条,显示自己来去的正大光明。不然的话,一旦被查出来他黎帆曾莫名其妙地在案发时间进出过樊家书坊,那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了。
调查就此告一段落,警察们离开了办公室。黎帆送他们到走廊电梯前。一路上,他有几分冲动,想把有关那本书的发现作为线索说出来。但转念想想,这事情暂时还不能提,弄不好把自己牵扯得更深,加重了自己的嫌疑。
其实,他并不知道,警方已经初步将他的嫌疑给排除掉了。瞧他的身材体质,想将樊先生这样魁梧之人套上绳索扔下阳台吊死,无疑是痴人说梦。那张便条,说明他是无意间闯入犯罪现场的局外人罢了。但黎帆并不知道这一点,警察调查樊先生的死讯,使得这个以文为生的青年人陷入了迷茫与恐惧中。虽然警方说樊先生的死因未定,但是,他已经在自己心里明确地给出了答案。樊先生一定是死于他杀。谁杀害了樊先生,他的死和那页昔日传送情爱幽会的信笺有联系吗?对,那张信笺的下落,杀死樊先生的凶手,十有八九是冲着那封信笺来的。那东西的出现,招致了樊先生的杀身之祸。
想到这里,黎帆不禁出了身冷汗。他草草地安排好了明后两天的版面,移交之后,匆匆离开了报社大楼。他抑制不住地向去樊家书坊看个究竟。那隐藏与深巷中的书肆,怎么会发生这样骇人听闻的变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