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雷之哈尔滨往事
(2009-07-11 14:22:01)
标签:
孙红雷哈尔滨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娱乐 |
分类: 我的影视评论 |
在今年的电视剧圈里前半年毫无疑问是属于孙红雷的,先是他拉着脸出席[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宣传活动,还没等他的面部肌肉松弛下来,原本作为央视开年大戏的就湮没在哥哥妹妹走西口的歌声中了。但在私底下,一部名曰[潜伏]的电视剧已经开始在网上像致命的瘟疫一样将千千万万的小白领的心彻底拿下。四月,四家卫视开始大规模地播出[潜伏],孙红雷和他饰演的余则成瞬间爆发,火得一塌糊涂。[潜伏]余热未减,[人间正道是沧桑]更像是一件压箱底的宝贝再次被央视祭出,六月的央视一套、八套已被打上深深地红雷的烙印,这正应了那句古话:见过火的没见过这么火的!
[潜伏]之前我基本上没正经看过几眼孙红雷演的片子,也根本想不起来我俩都出生在寒冷的哈尔滨。其实按照他的说法我的家距离他中央大街三号的家应该是很近的,或许在若干年前我们还在中央大街遇见过。但一部[潜伏]彻底征服了我,于是我准备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做一个坚决的“挺雷党”。人和人的关系有时候很奇怪,两个人刚开始就互相喜欢这热乎劲往往持续不了太长的时间。最有意思的一种状态是两个人开始互相不买账,但慢慢就铁了,这样的关系往往最瓷实。我对孙红雷的感觉应该算第二种。
孙红雷的成功和哈尔滨这个城市不无关系,闯关东的豪情加之殖民文化带来的异域风情让人有一种很丰富的情怀,也因此哈尔滨的男人外型上多高大威猛但骨子里绝对细腻温柔。孙红雷所居住的中央大街还有周围的道里区就是很经典的浪漫之地,中央大街是一条用面包石铺砌的街路,街道两侧各种风格的欧式建筑鳞次栉比,红雷年少的时候一定仰望过教育书店红顶上的残雪,一定无论四季都大口舔食过马迭尔的冰棍。中央大街的尽头就是那条灵动的松花江,在江沿儿弹琴、荡舟、戏水曾经是无数哈尔滨人夏天最时尚的休闲体验,就着几颗五香花生米、数片粉肠,迎着温柔的江风,喝着用罐头瓶装的生啤在江上俱乐部和三五知己直抒胸臆,也应该是孙红雷难以忘怀的快乐往事。
我始终觉得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孩子的童年是最幸福的,因为他们还可以有一个完整嬉闹的童年,不必像现在的孩子那样辛苦地背着几乎和他们同体重的书包奔走在去往补课班的路上。也因为社会环境的相对宽松,那一代人的家长也并非如同今天的家长那样急功近利,考不上大学就去接班也是一个不错的出路。孙红雷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家里虽然不富裕,但家庭的氛围却是令人轻松愉悦的,讲授哲学的父亲并没有要求他一定要考上大学将来如何如何。松花江上的风,让我想起了一本书《亲爱的安德烈》,台湾作家龙应台写给他儿子的电子家书,其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她对儿子的要求:“对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普天之下,明智的家长感觉都是相同的。
家庭的和睦并不能掩盖因为经济困窘而带来的尴尬,有连续五年的时间,每个月末孙妈妈都要到邻居家借10块钱维持家用,那时邻居都瞧不起孙家。那时,孙红雷时常和母亲一起去菜市场捡烂菜叶子,然后回去洗干净做菜。心思细腻的他把着一切看在眼里,发誓以后要撑起这个家,让我家里人都过上好日子。
孙红雷感谢艺术,感谢天赋,也感谢自己的奋斗挣扎,也正是演艺之路让他现在成为了家族乃至城市的骄傲。其实天赋是一个很玄妙的东西,它是成就一个人最原始的也是最可宝贵的要素。小的时候,孙红雷最喜欢的事儿就是躺在自己家的吊铺上给爹妈讲故事,其绘声绘色的表演经常让人忍俊不禁。上中学的时候,他渐渐迷恋上了文艺,唱歌跳舞,无一不精。他所跳的舞蹈是舶来品,霹雳舞,这种来自美国的舞蹈曾经让无数少年为之疯狂,红雷自然也逃不过那场让人热血沸腾的“舞流感”。当年哈尔滨跳霹雳舞的最经典的扮相是穿什么无所谓,但一定要戴上露着指头的手套。红雷的霹雳舞跳得那叫一个漂亮,帅、酷,怎么形容也不为过。凭借着一身好舞艺,以及粗犷豪放的嗓音,孙红雷迅速在哈尔滨的夜场走红。据著名笑星“马大哈”马伟国回忆,他和孙红雷都曾经在一家夜总会演出,马是主持人,孙是歌手。孙红雷通俗歌曲唱得特别好,尤其是劲歌,再加上霹雳舞的绝活,当时这家夜总会靠着孙红雷,生意非常红火。孙红雷要强,一次有首歌没唱好,一连几天都不开心,他对马伟国说:“马哥,因为那事儿我老上火了,这几天尿尿都是黄的,嘴也起泡了”。
孙红雷更爱琢磨事,有一天他突然对马伟国说:“马哥,你给我点主持词。”于是马伟国把自己的主持词给了孙红雷。这以后,孙红雷就消失了,几天后“帝王夜总会”出现了一位艺名“三郎”的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他已经加入脱口秀等表演形式,迅速火了起来,在当时的哈尔滨号称“二马一郎”,“二马”是指马伟国、马昌还有“三郎”孙红雷。当时的孙红雷已经算是有钱人了,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一天的收入已经可以达到300多元,无论是自己的生活还是家庭的条件都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孙红雷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关于他离开哈尔滨坊间有很多传闻,经考证有一个比较靠谱。因为经常混迹于欢场,渐渐地也认识了一些演艺圈的朋友。赵连甲、潘长江、巩汉林和孙红雷都挺熟,他们每次到哈尔滨都是小孙同志接待,关系非常好。某年冬天,这些老师来哈尔滨为某商家拍一个广告片,赵连甲让孙红雷提个鞋盒进画,他觉得这点小事没问题,但不知怎么回事,导演一喊开始孙红雷就紧张,结果连拍了11条都没过去。赵连甲气得直跺脚:“你说你会表演,你哪会表演。”当时孙红雷的脸就挂不住了,太丢人了!当晚他闷闷不乐,于是大家劝他去考中戏,说姜文、巩俐这些大演员都是那个学校毕业的。他们都是当玩笑跟孙红雷说的,但他当时就决定要考那所学校了。第二天一架从哈尔滨飞往首都的飞机就把孙红雷投放在了中央戏剧学院。
刚到中戏孙红雷谁也不认识,通过临时认识的中戏学生找到了表演系主任,系主任看了他一眼,没相中,说你太胖了。当时离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孙红雷天天跑步减肥,31天减了36斤,当年他是370个报考生中惟一被录取的。考试的内容是声乐、台词、形体、表演,考表演时考官临时配对出题,什么《他杀了他》、《小偷》,让两人即兴发挥。第一次给他安排的女孩很木,孙红雷怎么折腾她都跟不上,考官说“你俩演的什么呀,下一组。”孙红雷的心凉了半截,因为表演是考试科目里最重要的一科。不过考官看到了刚才的情况,到考试要结束时说,孙红雷再来一次,这可把他乐坏了,这等于是被押上刑场当场释放啊。换了搭档的孙红雷演了10分钟,满场笑声不断,就这样,孙红雷进入了中戏表演系的音乐剧班,一个未来之星从此走上了溜光大道。
正式离开哈尔滨的时候,圈中好友在天鹅饭店为孙红雷饯行,一群人把酒言欢,为三郎送上最真挚的祝福。马大哈至今还记得红雷临别前说的话“马哥,以后看我的!”此话掷地有声,如今还真得看孙红雷的,这是一个可以让他自由飞舞的时代。
印象中的孙红雷最擅长的角色就是各种黑道人物,这些人物的素材来源于他早年在夜总会混迹的那段非常时光,哈尔滨早年的娱乐场所除了歌舞升平,还有很多血雨腥风,在其中混迹你要熟悉形形色色人的脾气,摸准他们的脉搏,这样你才能不受伤,混好了就能游刃有余。常年的观察使得孙红雷非常了解那些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举止,当然他那些年也要把自己往那种路线上靠,否则就不会有共同的语言,更无法让自己在众多的是非中全身而退。
当然孙红雷绝不满足于永远扮演狠角色,在他的内心深处其实非常渴望诠释知性男子,于是就有了邱如白,也有了让他名声大振的余则成。我在前文提过一句,哈尔滨的男人外表刚毅粗犷,实则内心无比深沉细腻,孙红雷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性格演员,假以时日只要他不自满、不懈怠,他应该会成为一代表演大师。
好运红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