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高考 |
分类: 百姓时评 |
高考结束了,马上面临的是如何选择大学。这个问题,不仅仅让普通分数的考生纠结,就是那些“学霸”心里也没有底。选择难的关键在于城市与大学、大学与专业、专业与兴趣爱好这三组关系怎么平衡,怎么处理。
1、城市与大学:
先说城市。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学生活,一方面是在大学校园里读书,另一方面是在一座城市学习。城市的格局、氛围对培养学生视野、性格有重大影响。一个闭塞、传统、落后的城市很难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大胆的学生,而开放、包容的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以及南京、武汉、成都、西安等准一线城市,教育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好,开放程度高,对外交流频繁,对于学生开拓视野,适应毕业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利。
再说大学。虽然现在开始创建“双一流”,弱化了原先“985”“211”的概念,但不可否认,“985”或者“211”仍然是重要的参考,这在录取分数线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当然更深一步看,大学的氛围也很重要,比如北大的氛围比较自由散漫,但又鼓励创新和独立思考,清华则比较严谨。对于学校氛围的选择,主要注重的就是学校的氛围是否与你的个性相吻合,或者是否可以中和你的个性。
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一线城市+一流大学,但现实往往是被分数所困,一线城市和一流大学不能兼得。考虑到大学的社会认可度、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等因素,个人建议,选择的顺序是:一线城市+一流大学,一线城市+准一流大学,准一线城市+一流大学,准一线城市+准一流大学。其他城市和大学的选择关键在于自己的接受度。
2、大学与专业:
关于大学,前面已经简单说过。进入大学,最重要的是要学习专业知识(也就是专长),所以专业非常重要。普遍认为,专业选择比大学更重要。判断专业基于几个方面,如该大学在该专业方面是否处于一流水平,尤其是有没有一流的专家和教授在这所大学;所选专业在该大学中是否处于一流水平,而不是这个大学是否为一流水平。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一流大学的一流专业,如果你是“学霸”,这不是问题。但是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恐怕又会面临选择。我的建议是,如果不能去一流大学一流专业,那么可以选择的排序是:一流大学的主流专业(对,没错,是主流专业,不一定是一流,但也不是边缘、很差的专业);二流大学的一流专业。不太赞成去一流大学的非主流专业(如一流财经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本处不针对任何具体院校)。
3、专业与兴趣爱好
这里强烈推荐基于个人兴趣爱好的专业选择。虽然根据报考人数、社会需求的不同,专业有“热门”与“冷门”,但“热”与“冷”是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时空的变化而改变。过去的“热门”现在不一定还是“热门”,现在的“热门”将来也不一定仍然“热门”。一些“冷门”专业可能报考人数少、实用性不强,但也是社会需要的,有时甚至因为其“冷”反而是稀缺的。兴趣爱好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如果兴趣爱好和专业一致,那一定会学有所成,不再有什么“热门”“冷门”。如果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可以选择接受度最高的专业,这样才不会被学业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