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蚂蚁踏歌的博客
蚂蚁踏歌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837
  • 关注人气:12,7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有成为千万富豪才能算教育成功吗?

(2011-04-12 00:41:25)
标签:

董藩

4000万

教育

杂谈

分类: 百姓时评

 

    4月4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此言一出,立刻引起巨大争议,一时成为社会议论的热点。

    上学是为了学知识,学知识是为了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对社会、对国家有更大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教授鼓励学生创富致富,原本无可厚非,赋予学生创富致富的能力,也本该是教育的题中之意,所以董教授认为“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知识就是力量”,接受高等教育以后,意味着你比别人拥有更多的知识,遇见问题,你有比别人更多的办法,遇见困难,你有比别人更强的能力。这样,你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才能更大。试想,如果高学历者步入社会后,安排的工作不能胜任,自主创业屡屡失败,天天为了生计发愁,这样的高学历有什么用?不是教育失败又是什么?

    但是董教授的观点又明显有失偏颇。毕竟,简单地拿分数的高低判断学生的高下,都是不折不扣的偏见,拿财富的多少来评判学生,当然更是谬以千里。不是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者都有机会或者都愿意去从事房地产,去做国企高管。假如你成为公务员,你同时成为千万富豪,不贪污受贿,不非法交易是几乎不可能的,难道沦为罪犯也是成功吗?董教授是北师大教授,主要是培养人民教师。在教师这个行业,要想成为千万富豪,如果不搞歪门邪道也是不可能的。北师大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种以德为先、以品行引领社会的大学精神,是师范院校应有的精神追求。

    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育人,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每个学生理想不同,而社会的需求更不是只有千万富豪。如果大学能够培养出杨利伟,能够培养出钱学森,能够培养出任长霞,能够培养出张海迪,没有4000万元身价,谁能说不是成功的教育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