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住房限购的行列,而且购房的条件越来越苛刻。过去有钱能买到房,现在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房,尤其是你虽然在这个城市工作,给这个城市缴税,但这个城市不给你户口的情况下。所以有人说,你如果在北上广有户口,那么恭喜你,有了发财的机会,你可以通过和外地人假结婚等方式快速致富,——加入你愿意的话。当然这可能是极个别的现象,然而也是事实啊。柯云路在博客中说,有远见的父母不逼孩子买房,我觉得有些道理。可是从我的亲身经历看,面对上涨的房价,一定要看清趋势,果断出击。那么,有责任心的父母一定会督促自己的孩子早点买房。否则,你现在淡定,将来必将蛋疼。
我的一位同学,在北京工作得还不错。面对房价飞速上涨,他一直很淡定。淡定的原因,一是没有结婚,买房好像没有那么迫切,二是一时拿不出首付,三是认为房价高速增长应该不可持续,也许跑不过收入增长吧。谁知道这些年来,房价坚挺上扬,至今看不到头。好在他的工作也未必非在北京耗着,于是就“逃离北上广”,两年前去了海南。不知道他在海南是不是赶上去年那波房价上涨潮,如果赶上了,他也算置了份家业,要还是租房,可能又快逃离海南岛了吧。反观其他同学和朋友,大部分咬咬牙买了房,嘿,你猜怎么着,都安居了!还有个别的,咬牙买了两套,几年过去,一套房少说增值一百万。他现在究竟是淡定还是蛋疼,我不知道他知道。
再说说我身边吧。我没在一线城市,也不在二线城市,甚至连三线都不一定算得上。前几年房改的时候,一个同事把自己的福利房以不到6万元出手,花12万换了一套大三室一厅,包括我都笑话他太那个了。结果,人家不到四年,把房子又卖了,花近20万买了一套复式楼,180多平米,车库白送。他在购复式楼的时候,把我朋友说通了,一起买。朋友先也答应了,临到买的时候犹豫了。他家里人说,一共就三口人,女儿又上大学去了,就夫妻两人,住那么大房子干什么?不如把钱攒下,等女儿毕业后到女儿工作的城市买房,将来养老吧。结果呢,大家都想改善居住条件,房价一路攀升,翻过年头,要想买同样房型的复式楼,就变成将近30万了。考虑到女儿在北京工作了,如果要在北京买房,靠自己的住宅变卖后,大约可以买一个厕所吧,而如果是一套复式,按照升值预期,大约还能买一间卧室。所以,不管房价上涨,朋友一咬牙,买了。不过,短短一年,一念之差,多付了10万不说,还少享受了一年不是?你说,他淡定的结果是不是蛋疼?
其实当初最淡定的是我,现在最蛋疼的也是我。几年前,我家附近盖别墅,我是想也没敢想,因为咱不是富人,能住起别墅吗?我妻子也说,住在那里,得要穿裘皮大衣,开着宝马车吧。像我们这样,就是买了别墅,还不得天天吃咸菜喝稀饭?所以面对别墅我很淡定。直到有一天,我的同事告诉我,他买了,48万,把父母和兄弟的钱都借了一些。据说装修完要60多万。但是,可以取公积金啊,还可以贷款啊,每个月还一些,按照现在的工资水平,没什么太大困难。原来是这样!慢慢的,周围的朋友都换大房子了,我也想买复式楼,或者别墅。现在,200平米左右的复式楼已经60万,并且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还要有各方面的关系。而别墅,哪怕是所谓的联排别墅,据说已经成为稀世珍品,因为批不下来手续,不知道猴年马月能建。我的独生女儿也上高中了,时间很快,她大学毕业还有几年,如果现在不囤一套大房子,将来她在内地大城市就业,我们帮她买房,或者退休到她所在的城市居住,靠什么?所以,我现在淡定不了却蛋疼不已。
现在的调控,房价能稳住就不错,还指望房价下跌吗?而且,房价上涨的势头,不是正在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吗?所以我决定不再淡定,抓紧筹钱,找关系,赶紧买房,省得明天更加蛋疼。
中国人历来把买房作为成家立业的头等大事。过去的官宦,不论做到多大的官,买房买地是第一要务。所以我们看到的许多古村落,大多是某个古代的官宦告老还乡遗留下来的。农民外出打工,有钱首先就回乡建房,不断翻建。那么市民如果没有自己的房产,简直和无家可归差不多。这是传统观念,虽然在很多专家眼里不一定正确,但要转变何其艰难!所以,疼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当然应该施加压力,促使孩子尽早买房,安居才能乐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