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的时候,我们向状元的母亲致敬,人家的女儿考上了北大呢。
偏偏田主任并不买账。田主任的女儿也高考,虽然是一本,但只是北方工业大学,其实也不错。嫉妒吧,我们想。然而,田主任历来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怎么会嫉妒呢?
田主任说,状元进了理想的大学,可喜可贺。但能够考进北大的毕竟是极个别,而且人生本来就是各有各的精彩,所以,祝贺状元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为所有的孩子祝福。
大道理谁都会讲。我们对田主任的说法不以为然。田主任是医院神经科的主任。田主任解释,我见多了那些住院的病人,事实上,那些病人里面,越是子女有出息的,比如出国的,在内地大城市工作的,住院的时候越可怜。反过来,越是大家认为子女没有出息的,反而子女在身边,这个看望,那个照顾,令人羡慕。我对子女高考,没有什么高的要求,能上本地大学,然后在本地就业,一家人其乐融融,相互关照,最好。
田主任的女儿在旁边,撇了撇嘴说,我才不考本地的大学。的确,新疆的孩子,大多数的理想是考内地的院校,宁可上内地的二本,不愿上本地的一本。其实在我们那个年代就已经如此,当时有非“天南海北”不上的说法,即非天津南京上海北京的院校不上。当然是夸张,实际上,广州厦门武汉,也是不错的选择,其核心,还是不愿意上新疆本地的高校。其实道理也简单,外面的总是好的,就是这种心理。
但是,田主任的说法,却引起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共鸣。是啊,人生在世,特别是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养老的问题究竟怎么办?去年的那个事件后,很多人倾其所有,在内地买了房,但闲置在那里。就业问题,其实内地比新疆还要严峻一些,绝大部分孩子还得回新疆,我们这一代和子女,都把新疆当作自己的家乡,还有什么比一家人守在一起,相濡以沫更加温馨?
对女儿的理想,田主任说,只要你自己愿意,也有条件留学,我绝对不会,也会千方百计给你提供方便,但是,我希望你能够明白父母的愿望。
我个人对北大的母亲非常羡慕,但觉得田主任的思想令人钦佩。于是,单独给她敬一杯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