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北大和清华,犹如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能有这番联想,并不是他们的学术地位或国际排名,恐怕模仿牛津、剑桥之间的赛艇对抗赛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这项“非传统”比赛完了。高考第一天,中国青年报报道说,每年5月底举行的、号称要持续“百年”的北大清华赛艇对抗赛,今年悄无声息地被取消了,寿命为10年。
这当然令人惋惜,但也未必有什么了不起。赛艇对抗赛的夭折,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说意料之外,是我们对北大、清华寄予的莫大希望。毕竟,在中国,只有除了北大和清华争第一,其他大学只有争第三的份儿。同时,大学不该有“喻亮情节”。英国的剑桥、牛津,美国的耶鲁、哈佛,等等,都像“双子星座”,北大、清华门对门,风格迥异,更应该交相辉映。我们乐见两校之间有像赛艇对抗赛这样在社会公众领域的交流和竞赛。
说情理之中,其一,赛艇在中国并不是很普及的运动,北大清华同样如此。许多同学连赛艇都没见过。其二,北京没有没有泰晤士河那样的条件。昆玉河虽然也可以比赛,但显然有些勉强。与国外院校相比,这项运动既无群众基础又无场地基础,“划的不是赛艇是寂寞。”其三,两校太注重比赛结果。本来这项比赛的目的,是以此为契机,通过组织校友会、联谊会,扩大影响、广辟财源、扩大实力。但几年下来,两校把业余比赛办成了专业比赛,而且都有因赛艇选手资格问题发生过争执,导致比赛成绩取消的不光彩历史。活生生把有意思的比赛变得很没意思。
赛艇对抗赛夭折了,公众还是期待北大、清华有别的方式在社会公共领域竞争。毕竟,只有学术的竞争过于“小众”,也缺乏社会的名片。不过,比什么,却是难题。水上项目对北方而言,总是缺乏基础。即便当初创立比赛的时候,将赛艇换成中国的赛龙舟,恐怕也不会长久。删繁就简,别想太多,其实搞个田径对抗赛、乒乓球团体对抗赛,同样可以展现团队精神,也未必就不行,只是,如果思想观念不改,搞什么比赛都变成专业比赛,恐怕都注定是“短命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