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是南平血案罪犯郑民生被执行枪决的日子。而在同一天,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发生了相似的血案,一名男子冲进校园,持刀砍伤18名学生和1名教师。这还不算完,29日上午,江苏泰兴中心幼儿园又发生令人震惊的砍杀事件,一名男子持刀闯入,砍伤31人,包括28名幼儿、2名教师、1名保安。在此我们祈愿,在血案中受伤的幼儿、学生、教师和工作人员,能尽快脱离生命危险,早日摆脱心理暗影。校园,别再上演追杀惊魂。
校园安全到底怎么了?
我不相信,自从南平血案后,各地对校园安全无动于衷。但近期密集发生的校园血案,又真实反映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脆弱。也许,只有切身体会,才能真正重视,教训是自己的,才能真正吸取。但又不尽然。从报道中看,新近发生的两起血案,伤者有教师,也有保安,说明孩子至少是有人在看护的。然而惨剧仍然在发生。这是为什么?教师与保安,赤手空拳,以血肉之躯当然抵不过歹徒的砍刀利刃,但是铁门为何挡不住歹徒?是制度的缺失还是工作人员失职?还有哪些漏洞没有弥补?在强化校园安全管理方面有什么教训?这些也许是所有校园、幼儿园都该警醒的。
然而校园毕竟不是监狱,再强的管理措施也有限度。那么,威胁校园安全的更深层的原因何在?从目前几起血案的犯罪嫌疑人看,大多生活、事业坎坷,心理承受能力弱,性格比较偏执。他们往往是所谓的社会弱势群体,无力改变自身的处境,压力逐渐积累,转而向更为弱势的孩子身上发泄。他们的确是没有人性的,就像南平血案罪犯郑民生,在法庭上也没有任何悔罪的表现,冷漠得令人不寒而栗。
郑民生之流之所以产生,有一定的社会原因。大而言之,社会转型期,大家生活都难。小而言之,他们的某些具体困难,也许确实无人伸出援手。而价值观错位,责任感缺失,没有信仰,没有慰藉心灵的心理疏导,也许是导致他们走向不归路的重要原因。那么,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建立社会心理干预机制,可能对消除校园安全隐患不无裨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