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出老戏,《铡美案》,各剧种几乎都有。陈世美进京赶考中了状元,幸运地,也是不幸地被皇帝的女儿相中,作了驸马。他的原配夫人秦香莲携子带女千里进京寻夫,差点让忘恩负义的陈世美害死。戏的高潮,是黑脸包公一声“开铡……”于是,人心大快。
但,大快的是观众的心,不一定包括秦香莲。陈世美不但抛弃发妻与骨肉,还故意杀人未遂,于当时的情,当时的法,都该死。可惜秦香莲不但一下成了寡妇,而且孤儿寡母从此继续无依无靠,甚至连夫妻团聚、憧憬生活的希望也破灭了,刁蛮的公主会不会放过秦香莲也未可知,真不知赢了官司的秦香莲该怎样生存。
当然,后陈世美时代的秦香莲该怎样生存,不是这出戏的任务。但这出戏的确提供了人们思索的空间。当年的挪威人易卜生,以一出《玩偶之家》感动无数人。娜拉的出走,意味着被压迫者勇敢地反抗了,娜拉要投身妇女解放的洪流。但鲁迅就尖锐地提出了,娜拉出走以后会怎么样?假如社会没有改变,娜拉出走,要么灭亡,要么还得回来,所以重要的是,娜拉出走,应该唤醒人们勇于改变社会。对于秦香莲而言,铡了陈世美,乃是公平正义的一部分,甚至只是一小部分。受害人要的公平正义,不应该导致自己更加贫困,更加无助。真正的公平正义,不仅仅体现在对犯罪的惩处,还应当包括对受害人的体恤。所以,公平正义的社会,乃是当陈世美被铡之后,秦香莲会有制度性的保障。
我们现在距陈世美秦香莲的时代已经很远了,但大量的案例表明,受害人追求的公平正义,有时候一点不比秦香莲的代价小。完善司法救助体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仍然任重而道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