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男人》为什么不是情色片?

标签:
影评韩国王的男人同性情色李俊基批判娱乐 |
《王的男人》为什么不是情色片?
世界上的事情很复杂。物质的丰富不必然带来精神的富足。而且,作为批判者,一旦失去了独立的地位,也就失去了独立的批判。在《王的男人》中,那些杂耍艺人一旦成为宫廷艺人,他们的“批判”实际已经成为御用的工具,尽管那些“批判”是那么真实,那么犀利。
起初以为,韩国电影《王的男人》是有些情色的、暧昧的通俗电影。坦白讲,我也是怀着好奇甚至猎奇的心理来观看这部已经算不上新的电影。及至看完,发现这是一部正剧,而且是发人深思的正剧。
民间的杂耍艺人孔吉和他的师兄(不好意思,忘了他的名字,不过电影里的人物后来都叫他班头),本来是钻研业务的好艺人,孔吉反串的女子,俊俏妩媚,不幸被富贵人家看重,被强行拉走,师兄冒险将其救出。两人在原籍混不下去了,被迫来到繁华的汉阳城。他们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以自己过硬的把式,赢得了一帮杂耍艺人的推崇,师兄做了班主。为了开拓市场,班头根据传说,编了讽刺大王和王后荒淫无耻的小品,他们绘声绘色的表演立刻获得轰动效应,生活状况也有了少许改善。
但是,正如大家所料,官员们很快发现这个犯上事件,就把这帮艺人捉拿问罪。本来是要杀头的,这时,一个太监总管模样的官员提出,大王很不快乐,也许这些杂耍艺人能够博得大王一笑,不如生死交由大王定夺。这场命悬一线的演出,把街头讽刺大王和王后的荒淫搬到了宫廷,演员们充满恐惧和绝望,生死系于大王当时的表情,扣人心弦。大王从没见过这种下里巴人式的表演,更没见过这么大胆讽刺自己的言行,于是,笑了,大笑了。
成为宫廷艺人,生活自然优越了很多。但是,在疑似太监总管的提示、指令下,艺人们演了一出戏,揭露了官员的贪污受贿,结果造成血淋淋的诛杀。班头立刻感觉到了凶险,极力劝孔吉等人一起逃离皇宫。此时,孔吉已经被大王宠幸,对大王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助深表同情,答应按照指令,演完一出新戏后离开。这出戏,暗示了王太后和一些嫔妃毒死母后的过程,借此,大王诛杀了两个嫔妃,王太后也禁不住刺激一命呜呼。
大王不顾众臣劝阻,一意孤行要给孔吉举办封官仪式,结果大臣们设计差点谋杀孔吉成功。当大王明白,孔吉实际上根本不爱他,仍然心系师兄时,又一次开杀戒,残忍地让孔吉动手。在孔吉的苦苦哀求下,师兄保住了性命,却被灼瞎了双眼。
影片最后,大王的残暴引起了政变,杂耍艺人们成功逃离宫廷,恢复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就像人们常说的,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王的男人》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本,自然会引起人们不同的理解。在我看来,身为男性,阴柔美丽的孔吉只是一个载体,或者说是一个噱头,吸引人的目光罢了。师兄的坚韧、勇敢、负责、忠于友情值得赞颂。我还看到,王的残暴和虚弱,肉欲的狂欢和精神的无助,奇怪而自然地融为一体。杂耍艺人大起大落的命运,不知掌握在谁的手中。特别是,作为独立的艺人,他们对王室荒淫生活的戏谑,也许只是道听途说,是“写意”而不是写实,艺术上粗俗、简陋,却是不受干扰和支配的,保持了自由的天性。这些艺人被发掘出来,生活无忧了,他们根据有意识提供的素材编排的作品,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却没能逃脱作为御用工具的命运。他们的作品愈真实动人,作为杀戮的武器则愈有力。不知道,这是人的悲剧还是历史的悲剧,也许也是艺术的悖论?
(笑看人生写于 2008-8-26)